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大宋的磨刀石(1 / 2)
赵佶去看沥青驰道的事情很快便被朝臣知道了,朝会结束之后,李诚亲自带着几名工部官员急匆匆去了一趟兵工学院,他实在难以想象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当沥青铺设的训练场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的眼神中立刻充满了难以置信。
这居然就是所谓的沥青道路,就连赵佶都说好的东西果然是好东西,对于大宋四通八达的道路,虽说已经非常成熟,但这种沥青道路显然好很多,最关键的是,看这种质地显然很结实,耐用性应该也不错。
最有意思的是,这种道路居然用的是火油精炼制后产生的废物,至于砂石那也和不要钱一样,主要的成本只是人工而已。
大宋的人工还是很便宜的,何况现在有了高产作物,再也不用将所有的土地吃干榨净才能解决温饱问题。
除了李诚外,工部也有专门负责官道修建的官员,都对钟粟的这种沥青道路修建给出了五星好评。
可惜的是现在是冬季,就算沥青是加热后才混合石子后铺设的,但北方的严寒对道路的铺设质量多少会有一些影响,如此一来,现在只能想做好准备工作。
工部的评估工作结束后,朝廷这次出奇的意见一致,没有一个人反对。
不久之后,这条路的两旁便会堆积大量的砂石,等到气温稍稍回升,便可以开工
,然后一段一段地修路。
这七百多公里的道路,钟粟估计按照大宋的施工速度,如果分段开始,恐怕也得一年多,或许到了那个时候,大宋对西夏的战争也结束了,那便可以用这条路来运输物资,然后还可以考虑修建汴京到各地的道路。
当然,这些只是设想中的,一切还得从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且水泥的研发也是往后的研究重点。
这个主要在于,石油的产量再怎么多,也满足不了大宋的交通网,但水泥好办一些,不能制造出后世的水泥也无所谓,就算是最原始的,那也比目前大宋的官道、驿道要好很多。
钟粟在一遍遍脑补后面的谋划时,工部已经在他写的札子的基础上,提交了一封详实的方案,计划保持不变,先从兰州府往延安府修建一条驰道。
其实赵佶现在和工部有着同样的想法,如果这个方案可行,或许可以将大宋所有的驿道都铺设成这个样子,不过钟粟很快便给了他们一个暂时办不到的理由,那便是火油的主要场地在河西走廊一带,想要解决交通的问题,先打下西夏再说。
这样的理由让赵佶有些哭笑不得,打下西夏是当前必须要做到事情,大宋最早的认识是拿下这片地方用来养战马,后来发现这一代产出的铁石也不错,现在又加了一个理由,便
是要修路和提炼更多的火油精。
其实在兵工学院火油精炼制坊,工匠们已经发现了一些端倪,他们感觉石脂可不仅仅是这两种物资组成,似乎还有更多的成分,只是目前仅仅是偶然发现,还需要时间的逐步积累,才能有所收获。
钟粟鼓励了工匠们的这一发现,虽然他知道分离出高纯度的汽油太难了,但这样的实践却非常必要。
真正说起来,就算能够提炼出纯度较高的汽油,也只是加大了燃烧弹的威力,在后世这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武器,真正有杀伤力的还是要靠枪炮,这也是钟粟一直在火药类武器上不惜成本的原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良心炮”还是主要的火炮类武器,这东西最大的问题在于射程短命中率地,虽然对骑兵的杀伤力很不错,至少那种撼天动地的威慑力,足以让所谓的铁鹞子军人仰马翻。
但钟粟可不会满足于此,接下来或许可以试试前膛炮,等到成熟一些,再考虑后膛炮,今后的目标也不需要太大,研发出射程在一千米以上的火炮,那便足够指哪打哪了。
除此之外,霰弹铳现在估计不久便能够趋于成熟,然后便可以在大宋军队中列装,只是这东西远比火炮的普及麻烦。
火炮在大宋至少还有一定的基础,唐朝是就有各种类似火炮的武器,但霰弹
铳却属于枪支类武器,还是单兵使用,自然得有一个熟练的过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科技进步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纠错,不断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其中恐怕要经历无数的变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钟粟之所以要改进大宋的道路交通,也是考虑到往后物资和武器的运输。
就算是骑兵,如果是平整的沥青道路,行军速度也会快很多,更别说火炮之类的重武器,对道路的依赖性更大。
说起来,这还是受到了后世现代军事理念的影响,又是或许只是比敌方快了半个小时,便已经决定了战局的胜负。
从战略角度来看,先对西夏动手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契丹虽然已经出现了衰落的迹象,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表面看起来,契丹朝廷已经腐败丛生,各种实力错综复杂,可一旦遇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