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九十五章 猪肉的滋味(1 / 3)

加入书签

赵佶越想,越觉得钟粟的这个计划实在太完美了。

高产作物不仅仅解决了口粮的问题,不但能够让大宋子民吃饱,有了猪肉,还可以吃的有质量一些。

虽然猪肉的味道虽然也不错,但地位显然远远不及羊肉之类。

至于牛肉,禁止宰杀耕牛的惯例几乎贯穿了整个古代社会,只能吃老死或者意外死亡的耕牛。

虽然也有故意制造意外事件,然后声称是牛因意外坠崖之类造成,但这样的例子并不多,毕竟一旦被查出真相,后果非常严重。

至于奶牛之类,也很少有大规模养殖的,所以牛肉同样无比精贵,甚至比羊肉更为稀有。

那些小说中动不动就是上好的牛肉切二三斤来,只能当成演义来看,和史实差距太大了。

再说,你的养殖同样存在着养殖麻烦的问题,食量太大,养起来负担的确很大。

想来想去,目前改善大宋人民生活质量的比较靠谱的法子,那就是养猪,而且是大规模地养猪。

两浙路虽然有制作火腿的习惯,但生猪的养殖量并不大,之所以做成火腿,也是为了对抗闷热的气候而已。

有着这样的技术加持,有多少猪肉都不是问题,全部加工为火腿肉,自己吃或者出售都不是问题。

“官家,下臣的建议是,诏令和苏学士的《猪肉赋》一起发出,如此效果定然会更好的。”

提倡全国大量养殖生猪,这不是一个小事情。

归根结底,养殖成本太大,养出来自己吃显然太奢侈,如果又不能出售的情况下,那就算是砸到自己手里了。

所以想要推广,自然要从那些种植的高产作物的人开始。

这些人能够接受高产作物,说明对朝廷的政策并不排斥。

只要讲清道理,多半也会拥护。

现在高产作物已经进入了疯狂的生长

期,到时候必然会产生堆积如山的秸秆根茎叶之类,其实可以算是一种累赘。

现在如果告诉大家,这些是生猪的上好饲料,生猪养殖的推广会一下子变得非常简单。

至于《猪头赋》,自然是对猪肉如何美味之类的宣传,加上大宋平民本来就或多或少吃过猪肉,这么一煽风点火,效果肯定会好很多的。

钟粟一提议,赵佶一下子也想到了事情的根本。

这岂止是完美,简直就是逆天一般的决策。

“准了,等到这生猪长大了,你还可以拟写几道猪肉加工的方法,然后用《汴京头条》广而告之。”

赵佶这脑子还是很活泛的,一下子便想到了用《汴京头条》这个大宋仅有的自媒体刊登消息。

第二天,垂拱殿朝议之上,钟粟提出了这个宏伟的生猪养殖计划。

一时之间,殿中死一般的沉寂。

很显然,对于钟粟的这个脑洞,大家只能以沉默对抗。

过了许久,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

“敢问钟侯,这大量养殖生猪,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钟粟回头一看,居然是早就认识的顽固派人士刘御史。

刘御史一开始和钟粟作对无数,由于他资格很老,当时宋哲宗赵煦也对其十分敬重。

不过到了后来,他倒是能够与时俱进,居然也发现了钟粟所做一切的效果。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刘御史以后轻易不再揪住钟粟的事情掰扯,不是不想继续反对,是因为钟粟的做法产生的成效实在让他不得不服。

老人就得有个老人的样子,倚老卖老不是刘御史的做派。

更多的时候,只要不是太确定的事情,他都不愿贸然下结论。

对于猪肉这种东西,老家河间的刘御史还是有一些了解。

往常的想法,总觉得猪肉就是脏肉,根据无法就是感觉猪什么

都吃,甚至还会吃粪便。

可如果按照钟粟的想法,将生猪圈养起来,然后人工投食物,这样便能控制生猪吃的东西,脏肉的说法也就不存在了。

思前想后,他不觉得钟粟的说法有什么问题。

当然,在他的内心里,猪肉同样是上不了台面的。

既然如此,那就让大宋的百姓享用吧。

他正要说两句表示一下自己支持的意思,有人已经抢在了他的前面,只是想法更他的不一样。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猪肉那种东西,怎么可以大宋全境推广。

臣以为,钟侯爷实在是思虑不够周全,官家不可答应。

诸位同僚也想想,我大宋,乃上上之国,怎么可以吃此等肉食。”

不是别人,居然又是高澄。

此前在金殿之上,高澄花了不小的代价,这次他又把矛头对准了钟粟,大有春风吹又生的意思。

回去之后,刘御史都把高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