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四十四章 脱胎换骨(1 / 2)

加入书签

钟粟说得到底有没有根据,种师道已经没有了考虑的心思。

联想到宋哲宗宋徽宗两代皇帝对他的信任,再看了他那些威力惊人的武器,种师道觉得,这绝对是一个难得的人。

至于他所说的会看星相,信与不信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他也算是看出来了,钟粟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宋成为一个更加强盛的大宋。

而且,他现在选中了自己,也是给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如果放在以往,这样的机会真的有些烫手,毕竟大宋对他们这些武将,既希望能够保家卫国打胜仗,又希望权力尽可能地小一些。

可这两者往往是矛盾的,调和的方式,居然是牺牲一部分武将。

军功是个好东西,但有了军功,往往也意味着风险,巨大的风险。

不得不说,种师道是真的羡慕章楶。

章楶的运气的确不错,西夏被打败了,他恰好年事已高。

这样的情况下,不会有什么人会去找他的麻烦,所以他才能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可身为军人,身为武将,除了打打杀杀,还能做什么。

种师道在这些天里,其实一直在纠结。

前往兰州还有几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钟粟几乎没消停过。

除了要让种师道尽快明白生产建设兵营是怎么回事外,还得让他掌握高产作物种植的一些基本情况。

要知道,兰州周边的气候,还算适

合种植这三种作物。

干旱少雨,其它作物种植本来就有困难。

当然,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的肥力稍稍差了些。

不过这不算太大的问题,肥力不足可以养的。

来自后世的钟粟有的是办法,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收集人畜粪尿和各种腐殖质,然后混合进贫瘠的土壤里,只需过个一年半载,这些腐殖质就会彻底腐烂转化为可供作物生长的有机质。

钟粟有他的办法,陈旉同样有一套土经验。

这些情况都得交代清楚,种师道毕竟是专业军人,练兵打仗没问题,搞生产恐怕真有些小问题。

但问题其实也不算大,将领往往出自贵族之家,但士兵好多都是出自农家,到时候让他发掘出一些人才,同样可以弥补不足。

另外,兰州当地想发展一些农业人才,也是非常可行的。

生产建设兵营,生产得跟上,现在又是和平时期,种师道除了练兵,剩下的时间就是搞农业了。

其实,真正的练兵还是要依靠战火的洗礼,精兵不是训练场上练出来的,都是打出来的。

所以,种子的培育一定要加紧,等到过上一年,那照样得全面种植。

到时候有兵有粮有武器,准备工作就算到位了,接下来就是屯粮备战。

这些日子以来,种师道觉得自己比书院的学生还勤快,每天都会被钟粟灌输大量的知识。

他也逐渐明白

了钟粟的意图,原来只是觉得钟粟仅仅想依靠军力的强盛完成大宋的统一大业。

可逐渐了解到汴京大学的几大学院后,他的内心震撼无比。

虽然还不能完全明白钟粟的做法,但他显然意识到,钟粟似乎在打破大宋现有的秩序。

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商贾之道居然可以在书院堂而皇之地开设课程了。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钟粟的回答很简单,大宋的国库收入,好大一部分来自商业税收,为什么还要看轻商人?

吃人家的饭,花人家的钱,还要看轻人家,这是哪门子逻辑?

这样的理由,大宋的读书人自然是不认可的,但却也没有充分的理由来驳斥。

钟粟心里明白,要怪就只能怪大宋把读书人太惯了,简直都要惯到天上去了。

久而久之,在他们的认知里,读书才是世界上最高尚的事业,其余的都是渣渣。

而且,这些渣渣都要心甘情愿地位读书人的高尚事业全心全意地做好一切服务工作。

可一旦有外敌入侵,读书人也会去打打嘴炮,可最终的结果,就是广大的渣渣会变成兜底的。

轻则设法去为敌国凑币银,重则直接被放弃成为炮灰,广大的读书人却可以捐款潜逃到安全的地方,哪怕国家破碎,他们照样可以成为敌国团结的对象,继续享受福利。

种师道开始觉得,

这些在钟粟的小王国里,已经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钟粟是侯爷,也是书院的山长,但有时也会亲自去参与最底层的事情。

为了让他迅速了解去兰州之后的任务,更多地时候,都是钟粟在告诉他该怎么做,甚至有些事无巨细的意思。

种师道甚至在想,这还是大宋的侯爷吗,这还是大宋一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