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这一票也太大了(1 / 2)
“口误口误,一时口误,官家不要多想。
下臣还真有一人,工部尚书张商英,此人稳重持重,处事老练,可胜任生产建设兵营组建事宜。”
开开玩笑也就罢了,该说正事了。
张商英本来就是赵佶登基初期的宰相之一,虽然排序有些靠后。
现在推荐他登上相位,可能比真实历史中的时间早了一些,但应该可以确保成功率。
“张商英!”赵佶默念了一遍。“张商英也算是个人才,论资历也够了,朕也觉得没问题。
对了,你小子这功劳也不算小啊,想要什么,说说看。”
“官家想多了,小子其实就不是个为官的料,蒙官家恩典,能有侯爵之位,已经是无上荣光,下臣再也没有任何苛求。
如果官家想赏赐下臣什么,那就保持现有的样子,让我安心当好汴京大学的山长就行。
官家别觉得小子矫情,也别觉得我夸海口,这汴京大学,再给个十来八年,同样抵得上十万虎狼之师。”
钟粟说完,赵佶足足盯着钟粟看了一分钟。
一所书院改变大宋的面貌,放在以往,赵佶打死都不会相信。
但到了今天,他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
尤其是这次汴京大学学田中培养出的几种高产作物,只要能
够从全国推广开了,必定会将每年青黄不接时困扰大宋的饥荒消灭。
如果按照钟粟的思路,在边地建起几支大宋生产建设兵营,就可以保证不再受到蛮夷的侵犯,这可是大宋历代皇帝梦里才会出现的景象。
“洪六,速速诏张商英。”
赵佶想到这里,他已经等不及了。
现在建起生产建设兵营恰到好处,等到一切停当之后,估计也就开春了。
那时候只需将高产作物的种子洒遍边地,那里就会成为一道天然屏障。
事实上,前线军士习惯了亲自种植粮食,如果有蛮夷来抢的话,他们必定会誓死保卫。
当然,如果蛮夷愿意通过和平手段,在榷场中进行交换,有多余的当然可以出售。
不过这一点钟粟也算是提醒了赵佶,允许边军出售,但必须限量,同时要想朝廷纳税。
这也做的目的显而易见,边军比较远离朝廷,如果最后都成了资本家,各个有枪有粮,朝廷恐怕难以控制。
赵佶对这个建议倒是非常满意,大宋就怕的是地方割据,前朝大唐就是这么被消耗掉的。
另外一个建议,赵佶也是听钟粟第二次说了。
那就是边军要定期不定期地轮换,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变成土皇帝。
钟粟又进
一步和赵佶探讨生产建设兵营的规模数量问题。
一直到张商英莫名其妙奉诏而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定了个大概。
大宋全境初步准备建立四处生产建设兵营。
第一个要建起的是成都生产建设兵营,没有直接从西北边地开始,这也是有原因的。
西北地区情况复杂,冲突激烈,矛盾突出。
如果贸然建立,可能会遇到不少意想不到的问题。
成都府西邻吐蕃,南接大理,这里相对来说边境形势稳定一些,把这里当成一个试点,然后再考虑下一个。
第二个要建起的叫兰西生产建设兵营,此处为西宁和兰州的范围,和吐蕃西夏都近,但土地广漠,倒是很适合马铃薯、甘薯这类耐旱作物。
当然,这一初建立目的,主要是为了堤防西夏。
第三个要建起的叫太原生产建设兵营,这是钟粟计划中最大的生产建设兵营。
对于赵佶的解释,自然是此处最为靠近幽云十六州,为了要承担起收回失地的重任,自然兵力需要达到最为强盛。
不过钟粟不会说出来的是,金国全面攻打大宋,其中一条路线就是首先打到了太原。
第四个要建起的叫燕云生产建设兵营,这一路和太原生产建设兵营权重相同,目的
也差不多。
这两出生产建设兵营距离较近,主要还是为了形成呼应。
这同样也是后来金国攻打大宋的必由之路,虽然赵佶不可能知道这些,但这两处的战略地位,他还是很清楚的。
两人说得眉飞色舞,张商英听得一部分,感觉就在云里雾里。
“张卿,看看钟卿这份条程。”
张商英看了钟粟一眼,赶快翻开条程仔细阅读。
其实这是钟粟上奏赵佶的第二份条程,本来两份条程其实可以合并为一份,但这第二份却涉及到了兵力部署有关的内容,必须严加保密。
张商英仔细看完之后,带着诧异问道:“官家,这是要我工部配合筑城,还是——”
他一进门就很快感觉到,皇帝赵佶似乎在和钟粟谋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