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李纲反宋(1 / 2)
钟粟之前教了张林一些护理知识,但当时只是针对普通病患。
这次遇到火铳炸膛,他立刻意识到,这战伤护理其实更加重要。
普通病患再怎么样,较大的外科手术基本很少,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了。
有时候不但做不好,只会把人作死。
与其冒险,还不如保守治疗,让病患多活一段时间,还能确保较高的生活质量。
一旦开膛破腹,或许都撑不了几天。
除了没有太好的消毒手段之外,所谓的麻沸散这些华夏祖传的麻醉手段也已经失传,倒是有一味叫“草乌散”的麻醉剂,大宋人民倒是已经掌握了。
“草乌散”需要用到曼陀罗,麻醉效果尚可,但副作用同样不小。
不过为了保命,这点副作用只能忽略不计。
麻醉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防止感染,这才是古人的认知盲点。
细菌这种东西在古人看来,更像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超自然力量。
没有显微镜这种设备的情况下,几乎不存在直观认识细菌的手段。
至于一些关于细菌存在的现象,古人显然不会想到会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小动物在侵蚀伤口,自然会朝别的地方去想。
什么酸碱平衡,什么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果对大家说这些只会被认为是魔怔了。
还是老老实实告诉张林,一
定要多通风、勤洗手之类,反而比说那些云里雾里的话要强很多。
除了外科手术以及护理外,张林倒是从黄神医那里学到了一套完整的针灸术。
这一在后世都市小说中被说得神乎其神的医疗法门,还真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只不过没有小说中的那么神奇。
让钟粟意外的是,张林因为此前为赵煦诊病,一开始被御医各种敌视,然后在不断的切磋中互相印证,反而成了朋友。
大宋的翰林医学院也不是盖的,对医学依据分为了九科,包括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推拿科等。
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眼科和口齿咽喉是单独成科的。
大宋医学其实已经不错了,在全地球那也是能拿得出手的。
如果将宫廷医学和民间医学进行一番比较,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
黄神医再怎么神,但毕竟生活在民间,最大的优势在于见多识广,但也存在局限性。
翰林医学院的缺陷在于囿于一隅,所以有眼高手低的嫌疑。
不过毕竟出自玄门正宗,在医道传承上还是非常有优势。
虽然和翰林医学院的交流,主要限于私下进行的层面,但即便这样,还是很有效果。
这次事件发生后,钟粟意识到,医学院还需要继续往更加精深的方向发展。
没有了自己的干预,大宋的医学完全就是两条腿走路。
翰林医学院走的高高在上的路线,他们只是为皇家服务,不会考虑普通人的死活。
而民间郎中限于认识的不足和高昂的成本,也必定存在不少无法逾越的难关。
对于钟粟,在思路上可以对张林提供一些,最重要的时候,钱不是问题。
目前来看,一个办法就是以张林为代表的民间医学和翰林医学院开展技术交流,然后取长补短。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计成本靠钱去砸,强行推动医学发展。
不过钟粟明白,即便如此,时间和经验的积淀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后世华夏被美帝在芯片上卡脖子,可不是靠钱就能砸出来的。
医学院出来后,钟粟感慨良多。
要凭一己之力推出一个举世无双的大宋,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自己这个大宋教书匠可不是万能的。
而且靠着教育的力量,需要靠着一点一滴的时间去慢慢改变,和自带超强系统的效果大不一样。
自带系统是浪漫主义,而自己只能说是现实主义。
“反了,反了,真是反了……”
一名太学生一脸怒意地指着李纲,嘴上说得异常激烈,但人却离得远远的。
李纲也有点后悔。
刚才和太学生争论,
在提及对契丹、女真这些国家政策的时候,李纲居然大胆指出了朝廷的一些过失,而且言语之中有些过激。
太学生不忿,对李纲针锋相对一通上纲上线。
这些李纲还能勉强忍下来,可说着说着,居然有太学生说钟粟的做法纯属野路子。
国际关系问题的争论最多也就是学术层面的,大家气归气,但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一旦转化到了人身攻击层面,每个人的脾性就暴露出来了。
李纲可不是软面条,他进汴京大学,一大半出自对钟粟个人魅力的崇拜。
最重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