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农学家陈旉(1 / 2)
王元道下了不少功夫,陈旉还是被他找到了。
这时候的陈旉,最多也就算是一个农学爱好者,距离写出《农书》还有五十年。
但农学爱好者也不错,钟粟需要一批老人支持他,同样需要有发展潜力的少壮派。
老人终归会离去,大宋的改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相对来说,有一部分老顽固的思想已经没有办法转变,但年轻人还是容易受到影响。
钟粟看着眼前这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材有些瘦削,青色的长衫已经有些破旧。
怎么看怎么像一个读书人,一点儿也看不出那种整天研究农作物的样子。
“陈兄弟,我诚心聘请你来帮我一把,怎么样?
汴京大学学田几百亩,但只种植了麦、粟,我想种植更多的农作物。”
钟粟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陈兄弟,老夫虽然不懂什么种植之道,但却可以保证,在钟兄弟这里,你一定会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王元道也紧跟着说道,钟粟心中暗笑,你就这么对我有信心吗?
“小子本来准备去江南的,王司业盛情邀请,钟山长又对小子信任有加,再不留下来也不合适。
农学一道,小子其实只是涉猎《氾胜之书》
、《四民月令》和《齐民要术》这些前人著作,另外也亲手种植了不少作物。
两位既然信任,小子必当竭尽全力。”
钟粟也没想到,陈旉虽然表现的很是自信,还也算好说话,估计也是王元道的面子足够大的缘故。
陈旉倒是没有什么隐瞒的,原来他在北方一带也混迹了许久,但始终英雄无用武之地。
当然,这也跟他暂时还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有关系。
钟粟其实正需要这样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潜力股。
知识分子心气高一点完全可以理解,没有一点脾气和性格的人,钟粟反而觉得没啥意思。
他要干的事情太大,虽说看起来就是办书院,其实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种行业的人才,而且这些人还得有统一的思想。
等到这些人逐渐主导了大宋社会的话语权,就会对大宋的走向产生影响。
现在一枚农学人才已经入账,接下来农学院已经可以考虑提前成立了。
他也有一些初步的计划,从第二年开始,汴京大学学田主要还是要培育几种高产作物,其次集中种植经济作物。
至于麦、粟这些,只要能够满足自身需要即可。
陈旉也算是痛快人,钟粟也有稍稍考量一下的意思,
便随口问了一些他对种植的想法,结果还是让他很满意。
大宋毕竟是农耕社会,农本思想始终占据主流。
陈旉虽然还年轻,但对大宋南北的种植也发展的确有很多想法。
王元道则在一旁得意洋洋,看老夫给你弄来的人,不错吧?
“对了,钟先生最近弄了三间火室,试种了一些农作物,要不去看看。”
王元道提议道。
“陈兄弟既然愿意来我汴京大学,自然需要尽快熟悉情况。”
钟粟说着,三人驾车离开蕤园,直接去了汴京大学兵工学院。
兵工学院对于人员的出入有严格的要求,王元道之前已经替陈旉办理好了进出用的公凭。
“钟山长、王司业,这位兄弟似乎眼生得很……”
来到兵工学院的小门口,两名禁军一眼就看到了陈旉。
他们对钟粟和王元道非常熟悉,但没见过陈旉。
虽然是由他们俩带来的,但也不能随意进出。
“兄弟,这位是新来的。”
王元道说着,拿出了给陈旉办理好的公凭。
禁军仔细查验了一番,笑着说道:“两位山长见谅,小的职司所在,多有得罪。”
说着把公凭还给王元道,王元道顺手递给了陈旉。
“无妨无妨。”王元道又对陈旉
说道:“进入此处,必须要出示公凭,别不小心弄丢了。”
陈旉小心地接过公凭,显然很是意外。
这是来研究种植吗,怎么感觉就像是去天牢探监一般。
“陈兄弟,你初来乍到,不了解这里的情况,此处是我汴京大学兵工学院,大宋的军械除了军器监打造外,另外部分就是在这里进行。
几间温室就建在兵工学院之中,而且花了不小的代价,培养的种子暂时也是辛密,往后陈兄弟就在这里生活,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王元道说完,陈旉惊愕不已。
这也太夸张了吧,到底是什么要紧的物什,值得如此这般?
不过他现在不熟悉情况,也不便多问,把手中的公凭攥了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