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4章 重要的是人(1 / 2)

加入书签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的大明虽然是下坡,还被朱祁镇踩了一脚油门,但还没到谷底。

这种时候,任何造反都是没有意义的。

就好比如今石亨是带着两千人,就能包围一座县城。

民心还未全失,自然还有挽回的机会,更何况如今朝廷就在挽回。

一个个举人老爷被剥去了青衫,穿着内衬,束缚着双手分流带入各个牢房。

镇压要快,审问却不行,快了容易造成冤案,而慢了,容易错失机会。

裴纶身为文臣,主动请缉事厂出手,而缉事厂,向上求请军队支援,让程序更加合理一些。

卷宗不断在裴纶的书桌上增加,他都不敢闭眼,日夜都在查看卷宗和提审犯人。

京城没有再责问他,或者说,圣人知道了蓬莱县一事后,除了对山东出重拳,就沉默了。

要说没有愧疚,那是不可能的,君子见其生不忍见其死,裴纶是儒生,从小便被如此教育。

可是,就是在他手上,无辜者遭受了无妄之灾,那孩子,终究没有抢救回来。

晨光微亮,衙役轻轻敲响了裴纶的书房。

“大人,外面有妇人求见。”

衙役的声音很轻,毕竟巡抚大人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

“谁?”

从书房中传来的是有些乏力的声音。

“孩子的母亲。”

衙役低头,声音更轻了一丝。

许久后,书房内才传出了一声叹息,随后房门打开。

穿戴整齐的裴纶,鬓角似乎更加斑白了些许。

他没有将妇人召入衙门,而是亲自到门口接见。

“民妇请大人作主,严惩那凶徒。”

裴纶看着那瘦弱的妇人,眼窝深陷,脸颊干瘪,整个人就是风中残烛。

严惩凶徒,或许就是这妇人余生的执念了,她的希望,已经随着孩子的离去而消失。

站在台阶之上,裴纶眼中那跪地磕头的妇人如同蜷缩着的婴儿。

“本官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恶徒。”

喃喃的开口,犹如鸡肋。

妇人颤抖着双肩,只能呜咽,因为泪水已经流光了。

艰难的起身,再跟眼前的官老爷行了大礼,妇人艰难地挪动步伐,低着头离去,去哪里,不知道。

裴纶松开了袖中握紧的拳头,这不是白纸黑字上的数据,是一个家的消失。

民妇虽然在石阶下,可裴纶却觉得民妇便是百姓缩影,压在自己身上。

蓬莱县罢考案打开了山东的局面。

但其对京城的影响是有限的。

后世那消息发达的社会,隔壁省发生什么事都不清楚,更何况消息闭塞的现在。

百姓最多是茶余饭后谈谈哪些人被抓了,骂几句自私自利的儒生。

看似很大的事情,其实在京城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大明很大,事情很多。

如那王骥,奉皇命,带兵入云南,三十万苗人遁入山林,不也是没什么人提起?

平越卫军营内,王骥看着恢复些许生机的黄镐,这巡按,倒是有些骨气,身为御史,却能率军据城以守,山穷水尽之下,军心还没乱。

紫荆关的孙祥没等来的援军,黄镐等来了。

而且还是平蛮将军王骥直接带兵解救的。

“黄御史,你该好好休息。”

王骥瓮声瓮气道,于谦并不是没有给王骥京营兵马,不过是以辅军的形式,并入了原征麓川军队之中,用于节制。

来得晚,是因为需要磨合,毕竟圣人给的领军注意事项很麻烦。

严厉斩了几个军官,并连坐了一些关系户,这才将大军给稳定了下来。

理念的传播可不是唐僧念经,张嘴就能有的。

但是,这之后的效果是斐然的。

京营来的士卒,不是来升职的,相反,他们被安排到各小队总旗之中,并从原军里挑选副手。

“王将军神武,下官无碍,只是这平越之忧已解,为何不乘胜追击?”

黄镐朝王骥微微躬身,随后开口。

“先坐。”

王骥指着一旁的座位,道:“苗人虽然被打散了,但入了林就如鱼入海,更何况,本将此番可不只是平乱。”

武力镇压苗人并不是什么难事,可苗人总是作乱,消耗了大量的军力,这才是麻烦。

“哦?圣上可有旨意?”

黄镐是正统十年进士,授御史后巡按贵州,算是朱祁镇的官。

天位易主,对于黄镐来说,很突然,不过当时他已经被围了,根本收不到消息。

王骥的到来,一切已经结束,当今至尊换了人。

心中就算有不愿,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