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十七相看小郎君(2 / 3)
“十七,急着捉鱼,连长枪都忘了归置好。”
十七止住推开栅栏院门的手,回首扬了扬手中银枪,“没忘,我特意带的,用这个捕鱼。”
“......”
难怪这几日练起长枪来,合着是为了叉鱼呢。
望着两人开开心心、并肩离去的背影,老洪灵光闪过。
阿圆,貌似才比十七大个三四岁吧。
通读诗书,知礼温厚、机灵却不世故。虽说是从彦老兄的书童,可实际跟亲传弟子没什么两样。
这孩子浓眉大眼,一脸福相,过个一两年再抽个条,指定也是个周正的郎君。他又跟十七玩得来,这几年跟孙女相交频繁。
当的了一句青梅竹马啊。
这情谊可就不一般啦,有望培养成孙女婿。
越想越兴奋,都笑出声来。
路上的阿圆突然打了个喷嚏。
惹得十七发问,“你怎的了?莫不是夜里受凉了吧。”
“不清楚,许是走得急,被路边花粉味呛着了,不甚碍事。”
“哦哦,不碍事就行。那待会分头行动,我下河捕鱼,你去附近找些柴火。”
十七脱了鞋,裤脚挽至膝上,汲水下河,水波澄澈清凉,鱼肥而不痴,灵劲游动。
凝睇着清透水面,十七眼睛似鹰如钩,长枪倒握,目之所聚,枪头斜刺而下,屡次三番,渔获嘉丰。
阿圆收拾起鱼来十分利索,三下五除二,两条鱼就清理好了。用十七削好的干净长棍串插上,架火烤制。
撒上调味小料,不过一刻,顿时焦香扑鼻。
有鱼无醴浆可不行。
摸出备好的俩酒囊,十七递了一个给阿圆。
先前时日,阿圆忙着照顾卧病的崔先生,久不得闲。好在穷秋时,崔先生转好不少。
想着阿圆这些日子受累,十七早就计划着带他放松放松。
俗话说,秋风起,鱼儿肥。秋季鱼儿养膘过冬,肉质最是肥美鲜嫩。
下河捉了鱼就地烤着吃,岂不快哉。
本想着偷点阿翁的土窟春,可这酒烈着呢,怕阿圆喝不惯,也怕双双喝醉,早起去县城里打了甜酒,滋味甘爽。
就着甜酒吃着烤鱼,香的不行。
天幕渐有星子微亮,暮秋的夜是寒凉的,地上火堆还燃着,倒不觉得冷。
今儿是弦月,弯弯高挂穹顶,清辉耀着静水流深,平静美好。
吃饱的两个少年仰卧地上,望着满天星光,听着潺潺流水声,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
“十七,我家先生想让我去抱璞书院读书”
“抱璞书院?”十七觉得熟悉,好似听杨夫子提过,是在哪来着?
好在阿圆了解她,一板一眼的跟她讲明:“昔日,程公在扬州江阳县,收入室弟子五人,是为程门五杰。开山弟子杜尚翊继承程公衣钵,执着杏坛,于程公讲学旧址处建立书院,名曰抱璞。
经年流转,如今抱璞书院已是大周士子纷而向往的读书圣地。”
“在扬州啊,这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的,你一个人去那儿读书,没个照应怎么行?”
“抱璞书院的杜山长,正是我家先生的同门大师兄,我若去了,自会受其照拂。”
阿圆抿了抿唇角,接着道“可我不想去。”
十七惊疑偏头,“你学问好,去这样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读书,定能更进一步!又有山长做靠山,没人敢欺凌你,为何不去?”
阿圆的脸在火光摇摆下忽明忽暗,十七突然福至心灵,“莫不是你放心不下崔先生?”
“嗯。”阿圆轻轻应了一声,看着十七的眼,问她,“若是你,该如何?”
十七不假思索回答,“若是我的话,绝是不去的。我读书太差,去了岂不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给人家书院积累的名声败坏。我也舍不得阿翁,我得多陪陪他老人家。还有吉华村,这地方多好啊,能打猎摸鱼,跑马胡闹。学堂掌勺的张大嫂做菜多好吃啊,我都还没吃腻呢。总之,我是不愿去的。”
“那日后呢?日后你有什么打算?”
被这么一问,她眨了眨眼,“我吧,估么着是要一直待在吉华村的,再劳烦杨夫子一两年,多晓些字,便够了,去县学继续读书就算了,我又不考取功名。到时候我就专心做个猎户,打猎为生,不愁生计,在村里快活过日子。”
“崔先生于我有大恩。我是崔先生捡来的,名字都是他给取的,又亲自教我读书写字,养我长大。我是要侍候崔先生一辈子的,他老人家在哪我就跟到哪。先生要在吉华村归隐,那我就要留在吉华村,我才不要离了先生去抱璞书院呢。”
“那正好,咱俩都在吉华村,你学问好,以后就和杨夫子一起在学堂教书,我就当我的猎户。猎着好东西了,我就送些到学堂张大嫂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