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不欢而散(1 / 2)
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目光也没有先前的凌厉,可话语中却听不出任何起伏:“所以呢?”
对于陈竹的这番话,李世民有些惊讶,岭南是蛮荒之地,在每个人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可是陈竹谈起岭南字字珠玑,加上自己一直对于岭南的忽视,让李世民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对岭南的认知。
“陛下,如今中原初定,百废待兴,如果能将岭南利用起来,定可以使国家国泰民安,百姓安定。”
听到这里,李世民的表情闪过一丝欢喜,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瞬,不过还是被陈竹捕捉到。
陈竹心中暗喜,看出李世民的心中也对此事有兴趣,信心大增,便继续说了下去。
“若想开发岭南地区,在下觉得只有一人可担此大任。”
说完,陈竹顿了一顿,目不转睛的看着李世民,便不再说话了。
李世民此时正听到心头上,心中只想陈竹的答案,便迫不及待的问道:“你就不要卖关子了,究竟何人可担此大任啊?”
“冯盎。”陈竹依旧目不转睛的看着李世民。
眼神中充满坚定,陈竹知道马上冯盎就要将自己的儿子冯智送给李世民以表忠心,对于冯盎造反的事,便已觉得是
无稽之谈。
可李世民听到这里,心中便开始不悦。由于这两年,朝堂之上总时不时的传出冯盎有谋反之心,如若不是突厥之事,李世民早就收拾冯盎了,不过现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压制住了心中的怒气,闭上了眼睛,随即又快速地睁大了眼睛。瞪着陈竹一字一句的说道。
“你可知冯盎有谋反之心?满朝文武都知道冯盎的野心,你却如此相信他,你是何居心?”
此时身边的太监早已惊到冷汗连连,本来是来赏赐的,怎么突然惹得皇上不高兴了。想到这里,太监咽了一下口水,缩了缩本来就没伸直的脖子。
陈竹也暗道一声不好,虽然知道李世民对于冯盎的态度,不过却没有想到,竟是怨念如此深厚。
“陛下,朝中对于冯盎的造反也不过就是猜测,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这证明冯盎造反啊。如果只因听信朝中谣言就不怀疑忠良,那往后朝中还哪有人敢真正的为江山社稷着想啊。”
陈竹行了一礼,眼睛直直的看着地面,所言之慷慨让人忍不住为之动容。
李世民听到陈竹一番话语,心中也开始动容。细想之下,自己只是一直接到告冯
盎反叛的奏报,却从来没有看见冯盎的一兵一卒攻伐出岭南的消息。
想到这里,李世民对冯盎造反的消息也消减了一分,但也只是消减了一分而已,毕竟造反不是小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陈竹所说,若是真的,对大唐的建设不言而喻。
李世民望着陈竹,冷冷的说道:“你知不知道,就凭你刚才几句话,便已经犯了以下犯上和意图谋反的两条罪名!”
“陛下,在下每句话都是在为大唐考虑啊!”陈竹听到这里,心中也开始慌乱。
“若不是因为如此你早就人头落地了!朕是皇上,不允许有一点的反叛之心,岭南就先放下吧,朕要考虑考虑。”
说完,李世民就头也不回的走了,身边的太监急忙跟上,快步的离开了。
李世民在路上心里的怒火越来越大,并不是因为他真的相信陈竹有谋逆之心,而是因为自己来赏赐陈竹,半点感谢的话没说,反而仗着自己的信任,不断顶撞自己。真是让人火大。
“你,过来,转过去!”
一个小太监便走了出来,正摸不着头脑,皇上叫自己干嘛。刚转过去,就别狠狠地踢了几脚!
“我让你顶撞朕!让你惹朕生气……
”踢完这几脚,李世民气消了许多,便走了回去。
而另一边陈竹却对此事一点都不在意,李世民本就是一个好皇帝,一定不会因为自己几句直言进谏就杀了自己,况且自己说的也都是为李家的江山考虑,李世民会仔细考虑的。
再加上马上冯盎就要将和李世民表忠心了,到时候一切都真相大白了,自己开放岭南的日程,自然而然的就提上来了。
所以陈竹并没有灰心,转头开始仔细端详李世民送来的玉佩。
手里摸着玉佩,心中又开始想到李丽质。如果岭南的事情办妥了,将岭南送给李世民,聘礼比上这玉佩不知好了多少。
想到这,陈竹又开始,将自己所想全部都写了下来,他准备在月初上朝时在和李世民上奏此事。
按理说本不用如此细致,可通过今天和李世民的对话中,陈竹发现,岭南和冯盎在朝中乃至整个大唐的名声已经根深蒂固了。
如果陈竹冒然将此事上奏,就算皇上相信自己,朝中其他的大臣也会极力反对陈竹。
陈竹做事一向严谨,想到这里他将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