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81 章 论政大会2(1 / 3)

加入书签

第181章论政大会2

齐国大臣的话,让论政堂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来!齐国大臣接着说到:“现在,请儒,道两家论辩人上台”

道家的代表人物,一名神仙道骨的老者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在他的身后是两名年纪尚小的孩童。而儒家,这一次的代表人物,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孟子。

双方在正反两方的席位坐定,然后才向四周拱手致意。

齐国大臣在这个空档,眼神不自觉的就像论政堂楼上的一个角落看去。在哪里,身穿华服,面貌俊朗,自带一股威严的齐王正静静的看着场中。

虽然齐王在现场,可是一般人并没有发觉,就算他穿着一身华服,别人也只会认为他是一名普通的富家公子。

齐王也算是难得的开明之主,想当初齐王刚刚即位的时候,由于太过年轻,不谙世事,日事酒色,不理政事。使得齐国的朝内非常的混乱,导致韩、魏、鲁、赵等国纷纷都把主意打在了这个曾经称霸的大国上面。

各国纷纷出兵入侵,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那时的齐国,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后来齐王在大臣的建议下,放哪幡然醒悟,虚心纳谏,改掉以前的毛病开始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

平民邹忌以鼓琴求见,劝威王用贤臣、除奸佞,恤民养战,经营霸王大业。齐王王见邹忌是个人才,三个月后就用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

此时的齐王,刚刚和自己的大臣们做了两件大事,而这两件事情都足以改变了天下格局!

第一件,铁腕整肃吏治,启动了战国之世第二次变法的潮流,可以说,这一轮的变法。就是从齐国开始的。之后的韩秦变法,其实也是在齐国的刺激之下。才会开展的如此轰轰烈烈,义无反顾;

关于齐王整顿吏治,还有这样一件流传于世的事情,在齐国有两位大夫。一为即墨大夫,一为阿城大夫。即墨大夫,勤理政务,荒地得垦,人民富饶,不但人正直、不善结纳近臣,故时有毁言谤语;

阿城大夫相反,田地荒芜,仓库空虚,防

务松弛,但对阿城大夫却日有美言。齐王派人对两人的治地进行实际探查。得到了真正的结论,于是立即召回二位大夫,当众给即墨大夫加封万户土地的封赏;

对阿城大夫则处以烹刑。使得齐国上下震动,人人不敢隐过是非。

齐王还下令全国:不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或老百姓,能当面提出君主过失的,得上赏;用书面指出君主过失的,得中赏;在广众中议论君王过失的,得下赏。由于广开言路,不一年,弊除政清,齐国大治。

第二件,就是这稷下学宫了,使天下士子由争相“留魏”变成了争相“留齐”,天下文明潮头自然也由魏国转到了齐国。造就了如今齐国的文明的鼎盛。

在对外关系上,为了防止其他诸侯的进攻,齐王精选郡守,加强边防。使用南子守南城拒楚,田肹高唐抵抗赵赵国,黔夫守徐州用来防御燕国。用种首为司寇以安境内;用田忌为司马,孙膑为军师,教兵习战,以谋征伐。他把这些人才看作比夜光珠还要珍贵的国家至宝。

齐国大臣看到齐王已经就坐。于是说到,请两家辩论者,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齐国大臣就退了下去,把舞台留给了儒道两家。

只见孟子拱手行礼:“前辈乃是道家高人,请您先讲!”虽然孟子也算当世大儒,可在道家老者的面前,的确算是后背小子了。

道家老者也不客气,回礼之后说到:“今日的论点在于如何治国。既然牵扯到家国大事,那老夫就妄言了!

我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世上的一切事物自然有他的法则。作为普通的人,自然要遵循这样的法则,顺其自然才是真。

当今天下,诸侯纷争,在于守不住自己的本心而已。正如,千金,相位是为重利。可是在人取得这一些的时候,又丢掉了很多的东西!

得失之间,本心最重要。如果被俗物缠身,还不如做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儿。治国就如个人一样,君王应当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老者话说到这,停顿下来。想来是把接下来的话,让给孟子。孟子行礼,微笑到:“道家的观点,我儒学不能赞同。

这天下有其固有的阶层才能长治久安!

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强盛,自然离不开其统治者的治理。我儒学维护周礼,教习民众。为的就是使得天下更为太平。

治国来说,在下以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就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若如道家所言,无为而治,岂不是消磨了人们的意志。让国家后退,百姓自然也就陷入了困苦!仁政才是治国的良策,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