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八十九章好处多多(1 / 2)

加入书签

康瑛听了深以为然,道:“这位大叔问的很好,这个问题也是我们马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说为什么要加入茶农协会?加入茶农协会的好处,除了价格有保障,还有一个就是技术能够分享。”

“可是康老师,技术要怎么分享?这些茶叶做得好的茶农,他们是不可能把技术分享给我们的,人家都是世代传承下来的经验,父传子,子传孙的,怎么可能教给别人呢?

教会了别人,他的茶岂不是多了竞争对手?卖不出去了嘛,哪有人会这么大公无私?”有茶农道。

“没错,小康同志,这个问题很现实啊!”夏大山说,“你看今天加入我们茶农协会的都是做中低档茶的茶农,事实上村里那些顶尖户都没有加进来。他们倒是很想制茶水平能提高,可是因为文化不高,也摸没有路啊!”

原来如此,康瑛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协会成员的组成成分,她说:

“这个都不是障碍,这一次茶王赛之后,我们会邀请农大茶叶系的教授来给你们现场传授制茶技术。”

“教授?不可能吧,教授会来我们这么偏远的农村?”

有一个茶农连连摇头。

“别说

让城里的教授来我们农村,就是我们这边考上了大学的本地人都不愿意再回来。”茶农们议论道。

底下的一群茶农轰地一声都十分激动,感觉康瑛说的是天方夜谭似的。

别说教授了,大学生在他们眼里都是天之骄子,教授更是高高在上、神祇一般的人物。

康瑛说要让教授来教他们制茶技术?怎么可能?

在他们心里觉得教授应该都是教大学生的,他们这些小学都没毕业、有的没上过学的茶农,教授怎么可能教他们?

“放心吧,以后咱们还会和农业大学的茶叶系密切联系,打造成产学研的基地,我会把教授带进来的。这件事就交给我,你们统统不用担心,只管安心管理茶园、做茶就行。”康瑛再次强调道。

她前世虽然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更没有种过茶,但她喝过茶呀,而且嗜好喝茶,是个品茶高手,自然对茶事有所了解。

据她了解,大学如今也在寻找学术研究的出路,越来越多的大学教授认识到,他们的学术研究不能高高居于庙堂之上,而是应该深入到一线。

就如做茶叶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够光培养一批只懂理论

不懂生产的学生。

总不能在课本上把怎么制茶、茶叶发酵理论等等做背得滚瓜烂熟,然而真的到生产一线上,茶清该怎么处置,怎么揉制、萎凋发酵是什么样的情况最佳都不懂吧?所以产学研基地,可是以后农学院一个重要的推进方向。

得先机者得天下,康瑛有了这层信息,自是不担心会被茶叶系的教授们拒绝。

她现在缺的是时间去农学院找教授对接,但正好这一次举办茶王赛,曾局长就邀请了农学院茶叶系的教授作为评委,康瑛届时正好和他们找机会增进感情。

这个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才结束,茶农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当然,会议的内容传出去以后,冠山村那些制茶技术顶尖的茶农们也很不服气,嚼舌根说:

“凭什么我们要把制茶的技术平白无故地告诉别人?难道培养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来挖自己的墙角吗?天下哪有这种道理?”

这些制茶的顶尖户对自家的制茶技术一直是严防死守,每到制茶季,关键的几个步骤,比如说揉青、筛青什么的,都会大门紧锁,不肯让别人来旁观。

因为茶青揉柔几下,筛青要几分钟,那

就是茶叶香味形成的关键期,最重要的手法就在那几下之间,怎么可能让外人来学呢?

现在一听康瑛要把制茶技术传授出去,他们一方面不相信,另一方面也有莫名的恐慌,总觉得别人如果都学会了,那他们的茶都卖不出去了。

现在别人一斤茶卖几块十几块的,他们一斤茶能卖二十几块,收入比一般的茶农高许多,当然不愿意技术外漏。

山村的夜色中,茶农的心态也不平静,起起伏伏。

然而茶王赛还是无可阻挡地到来了,这天一大早,在吕县大酒店外面,一字排开停了十几辆的中巴车,每辆车都洗得干干净净,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这是茶王赛统一坐车,为了规范管理,每车中巴车都编了号,从一号编起,车窗左上角统一贴上红色的不干胶标识,不干胶纸上写着吕县茶王赛用车几个字样,看上去颇有气势。

吕县大酒店里,从各路邀请到位的评审专家、新闻记者、有职级的嘉宾一一集结,按着通知书上的编号上了各自的车。

在这些人里,除了评审的专家教授,康瑛尤为看重的是媒体的记者,特别叮嘱参与接待的吕县电视台的工

作人员,要引导到位。

康瑛虽然无职无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