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章 后宫中的暗流(1 / 2)

加入书签

大明宫的深秋夜色如水般静谧,寒风吹过宫墙,带来了一丝凛冽的寒意。李承乾坐在寝宫中,眉头紧锁,手中的密信已经被攥得微微卷曲。这是一封来自后宫的密报,言辞隐晦,却暗示着宫中的某些嫔妃已经开始与李泰私下接触。

他意识到,李泰不仅在朝堂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甚至已经将手伸向了宫闱之中。如果不尽早采取行动,自己苦心经营的局面恐怕会被逐步瓦解。

然而,李承乾深知,宫中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五姓七望这些世家贵族的联姻网,复杂得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其中。他不能鲁莽行事。更重要的是,母后长孙皇后始终在这场博弈中维持着脆弱的平衡,而她的支持,是他稳固太子之位的关键。

翌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长孙皇后寝宫的庭院中。秋叶飘落,铺满青石小道,整个庭院静谧如常。李承乾缓缓走在小道上,心中波涛暗涌。每一次来见母后,他都清楚,这不仅仅是母子间的情感交流,更是一次权力的对话。

长孙皇后端坐在庭院中,正在静心观赏一盆秋菊。她的一举一动如往常般优雅而从容,仿佛外界的风云变幻与她毫无关联。但李承乾明白,母后是这后宫中真正的主宰,后宫的一切暗流,她无一不知。

“母后。”李承乾行礼,语气恭敬,“儿臣今日有要事向母后请教。”

长孙皇后轻抬眼帘,温和地看着他:“承乾,今日为何如此严肃?”

李承乾微微犹豫了一下,随即缓缓说道:“母后,儿臣得知,后宫中的一些嫔妃,似乎已经与四弟私下有所联系。儿臣担心,这股暗流会逐渐影响朝堂局势。”

长孙皇后沉默片刻,轻叹一声:“后宫从来都不是单纯之地。五姓七望的家族深植于此,各自为营,难免会有不同的选择。你既然选择了进入这场斗争,就要懂得如何应对其中的变数。”

李承乾垂下眼帘,轻声道:“母后,儿臣知道后宫势力错综复杂,但如今四弟锋芒渐露,若不早作应对,恐怕局势会对儿臣愈发不利。”

长孙皇后目光深邃,轻轻放下手中的菊花,缓缓说道:“宫中的平衡不能轻易打破。你是太子,自然有母后的支持,但青雀是你的兄弟,父皇也未曾放弃他。你要记住,母后只能维持这平衡,而最终决定局势的,仍然是你自己。”

这话语中既有隐含的关怀,也有一种微妙的提醒。李承乾心中微微一震,他知道,母后虽倾向于他,但在兄弟之间,她只能维持表面上的中立,决不能过于偏向一方,否则会引发更多的危机。

母后的话让李承乾意识到,后宫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将是一场无法逆转的灾难。因此,他决定不再亲自涉足那些复杂的暗流,而是安排可靠的心腹探子潜入调查。

几日后,李承乾密令自己的亲信,一个名叫程义的暗探,潜入了那位与李泰有所牵连的嫔妃寝宫。程义乃是李承乾秘密培养的人,一向机警敏锐,擅长隐秘行动。

程义经过一番周密安排,顺利进入宫内。他扮作宫中一名普通内侍,在嫔妃的寝宫附近潜伏,等待时机。深夜时分,他终于听到了那隐秘的对话。

“妾身不敢违背殿下的意思,但四皇子殿下的意图确实有些冒险。”嫔妃的声音有些迟疑,透着几分不安。

另一道低沉的声音回道:“四殿下自然有他的打算。妾身只需按照吩咐行事便好。只要能在这场争斗中站稳脚跟,家族自然也会受益。”

程义心中一凛,这些对话无疑印证了之前的密报。嫔妃的言辞中虽然没有明言李泰的名字,但“四殿下”已经足够明确。

程义将这些情报迅速传回给李承乾。

与此同时,李泰在朝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一次朝会上,李泰提出了一项关于官职机构改革的建议,这一提议赢得了众多年轻官员的支持,尤其是一些新晋的中层官员,他们对李泰的改革主张充满敬仰。

“父皇,当前朝廷中的官职设置过于繁复,不少官位空有其名,冗员充斥,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若能适当精简官职机构,裁撤冗员,提拔有为之士,必能让大唐政务更加高效。”李泰在朝堂上侃侃而谈,言辞锐利,目标明确,透出一股革新之势。

李承乾站在一旁,表面上神色平静,但心中不禁暗自警觉。他清楚,李泰的这一提议不仅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实质上是为了在官僚体系中重新布局,赢得更多年轻官员的支持。那些年轻的官员对变革充满热忱,李泰的提议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诉求。

唐太宗听后微微颔首,虽然没有立即表态,但从他的神情可以看出,对李泰的建议颇为赞赏。这让李承乾心中再次生出一丝危机感,意识到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正受到弟弟的强力挑战。

朝会结束后,李承乾暗中观察到,几位朝臣与李泰低声交谈,显然是在为他的提议谋划后续。李承乾心中隐隐意识到,李泰的支持者不仅仅限于后宫,朝堂中那些年轻官员已然成为他力量的一部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