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章 命运的启示(1 / 2)

加入书签

李承乾站在窗前,凝望着大唐皇宫的恢宏建筑,心中波澜起伏。重生后的他,带着现代人的思维,拥有了改变命运的力量。然而,重拾太子之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想彻底摆脱前世的悲惨结局,他不仅要依靠系统赋予的知识,更要在朝堂之中步步为营。

正当他思索如何布局时,宫女匆匆走进来,行礼道:“太子殿下,太宗皇帝召您入宫议事。”

李承乾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袖,平静地道:“我这就去。”

走出寝宫,阳光透过红墙的缝隙洒在地面上,清晨的微风带着丝丝凉意。一路走向大明宫,李承乾心中却无比清醒。今天的议事,恐怕是关系到大唐命运的重大决策——边境的突厥问题。重生的李承乾深知,突厥屡次骚扰北疆,并非仅靠增兵防守就能解决,若想从根本上遏制突厥的威胁,他必须提出有效的对策。

来到大明宫,殿内已有不少朝中重臣聚集。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分立左右,正在议论着边疆事务。

“儿臣拜见父皇。”李承乾恭敬行礼。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在李承乾身上停留片刻,随即转向众臣,开口说道:“突厥屡次侵扰我大唐北境,若不尽早处理,恐怕边疆难以稳固。”

他的声音低沉威严,眉头紧皱。李世民自幼征战沙场,深知突厥的威胁,他们不仅善于骑射,且行动迅捷,来去如风,让大唐的防守极为吃力。

房玄龄站在一旁,手中捧着奏折,缓缓说道:“陛下所言极是。突厥是我大唐最大的外患之一,边防事务不容小觑。臣建议,增派兵力,加强边防部署。”

李世民微微点头,但他的眉宇间依然没有舒展。作为大唐皇帝,他深知突厥凶悍,并非单靠增兵防守就能彻底解决问题。突厥的骑兵来去如风,常规的防御手段并不奏效。

“仅靠防守,恐怕难以彻底解决。”李世民沉思片刻后继续说道,“要考虑从根本上遏制突厥的威胁。”

殿内一片静默,所有大臣都陷入了思索。突厥的威胁已经存在多年,但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却一直未曾找到。

李承乾深知,此乃他展露才华之良机。他凝眸沉思,须臾间,心中已然有了妙计,遂向前一步,拱手施礼道:“父皇,若要将突厥彻底遏制,或许不应仅仅拘泥于军事上的应对之策。突厥内部宛如一盘散沙,并非坚如磐石,我们大可拉拢其内部的分裂势力,以此来削弱其统治的根基。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减轻突厥对边境的威胁,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其持续入侵的痼疾。”

李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思索。长孙无忌站在一旁,微微皱眉,略显意外地看了李承乾一眼。虽然这位外甥年少,但他的提议却显得颇有深意。

“太子殿下此言有理,分化敌军内部的确是削弱其力量的有效手段。”长孙无忌开口道,目光中带着一丝认同,但更多的是隐隐的审视。

房玄龄则略带思索地点了点头,补充道:“陛下,臣以为,除了政治和外交的策略,边境民生政策也不可忽视。若能在边境推行民生政策,安抚百姓,使他们对朝廷更加依赖,则边境便能更加稳固,突厥的骚扰自然也会失去一些立足之地。”

李承乾微微一笑,这些想法与他从系统中学到的现代管理知识不谋而合。他知道,边境的稳固不仅在于防御工事,更在于民心的支持。

李世民听罢,眼中露出了少许赞许,随后转向房玄龄:“房相之言甚有道理。要想长久地保住边疆,确实需要从民心入手。若百姓安居乐业,突厥的侵扰自然会受到遏制。”

长孙无忌此时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防御工事也不可轻忽。突厥擅长突袭,若在边疆重要关隘处布设坚固工事,并配以伏兵,结合灵活机动的防守战术,或可有效遏制他们的进攻速度。”

李世民点了点头,显然对长孙无忌的建议也十分认同。他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沉声说道:“承乾、无忌、房相的建议皆有道理。既要从内部瓦解敌军,又要稳固边疆民生,再辅以防御工事,方能确保边境安稳。”

说到此处,李世民转向李承乾,目光中透着几分考量:“承乾,你近来在朝堂上的表现确实有所进步,但朝堂之路仍需谨慎。此次事务,就交由你与长孙无忌共同筹划,务必尽快落实。”

李承乾拱手答道:“儿臣必定不负父皇所托。”

---

散朝后,李承乾独自走在宫中的长廊上,心中渐渐平静下来。今天的议事只是开始,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让任何机会从手中溜走。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沉稳的脚步声。李承乾回头一看,正是长孙无忌。舅舅脸上依旧是一如既往的沉稳神色,但目光中却多了一丝审视。

“承乾。”长孙无忌低声叫住了他。

李承乾停下脚步,微微躬身:“舅舅。”

长孙无忌走上前,轻轻拍了拍李承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