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头号大事(1 / 2)
在家休息两天后,清荷便忙着给清文准备考试要用的东西。
做两套护膝,两双棉拖鞋,别看现在每天太阳大,早晚还是凉,尤其是考试的时候,坐在那里不动弹,膝盖和脚格外冷。
吃的东西不用担心,到时候或是准备点粉和蔬菜干,或是带点红糖锅盔,在炉子上烤热了吃就行。
县试一共考五场,不过考生们不用住在号房里头,当天进去,当天出来。
每一场考试中间会隔上一两天时间,上一场考试通过者,则继续参加下一场考试。
王家庄这次去考试的孩子并不多,只有清文和壮壮两人,本来黄秀才是不赞成壮壮去考的。
清文考中的机率只有七八成,壮壮比清文还晚开蒙一年,尽管这孩子学习认真刻苦,黄秀才也直说了,壮壮能考中的机率只有五成不到。
壮壮没有被黄秀才的话打击到,他说他知道自己不能考中,但他想去试一试,去做一做县试的题目,积攒一些经验。
对此,赵慧和王长喜倒是很支持儿子,愿意拿了钱让壮壮去试一试,学学经验。
孩子自己愿意,父母也没意见,黄秀才便没有再多言。
县试的时间在三月,本来应该在二月底的,不知今年发生了何事,往后推了半个月,挪到三月。
临行前,黄秀才到清荷家里来了一趟,他是来专程鼓励清文的。
清文对黄秀才一向敬重,二人进了书房后,清文亲自给黄秀才端上茶水:“夫子,请坐。”
黄秀才惜才,清文和壮壮算是村里同龄人中脑子最聪明,学习最勤奋的,作为夫子,他对这两个孩子自然偏爱了几分。
明日两个孩子就要去县里,他放心不下,少不得要来叮嘱几句。
“清文,别的我就不再多说了,你要记住考试时心态要稳,看清楚题目,理清思路再答题,万不可心急,心急则容易慌乱,乱了就容易出错,一切以求稳为主。”黄秀才沉声叮嘱着清文。
这些话黄秀才已经对清文说过好几次了,清文一直记在心里,此时听夫子又提起,清文没有不耐烦,而是郑重地答应下来。
看着清文郑重的模样,黄秀才心中放心不少,清文有他姐姐看着,应该没什么问题。
叮嘱了清文几句,又说了些课业上的问题,黄秀才便离开了周家,他还要去壮壮家看一看壮壮,不便多耽搁。
保持平和的心态,不骄不躁,这些东西,清荷这几日也在反复的跟弟弟说。
在现代社会里,平日里学习好的孩子,因为考试时太紧张而考不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牢固的学识重要,心理素质也同样重要。
此次去县里,万氏也要去,儿子去考试,当娘的放心不下,再者万氏也想去看看县里的铺子。
清荷也有这个意思,她娘还没去县里好好玩过,等清文考完了,她正好带着娘和两个弟弟在县里好好玩几天。
原本清荷是让她爹也一块去县里,他们一家人在县里玩几天,周明远没同意。
他说他就留在村里,地里的活正忙,家里的作坊,家里的地总要有人盯着才行。
这次去县里少说也要十来天,就这样把家里的地和作坊丢下那怎么行。
出发的这天早上,大房的人都来给清文送行,就连谭玉娇也由何婆子扶着一块下来了。
谭玉娇想得清楚,小叔子去参加考试,意义重大。
周家之前只是有钱,就算清荷被封了县主,可是她已经嫁出去了,周家的门庭没有太多的改变,就算能庇护,也是庇护二房,大房总不能老去借出嫁侄女的光。
丈夫过了读书的年纪,元宵又还小,这一辈只能靠清文。
若是清文能顺利走上科举这条路,那就不一样了,清文是周家人,他出息了,整个周家才算改了门庭。
周大伯和周清波今日也在家里,周大伯一心盼着周家能出个读书人。
之前清文去学堂念书,他就高兴得打飘,如今清文要去考童生,他比周明远这个当爹的更激动,拉着清文一再嘱咐。
一大家子人兴师动众地来送行,清文心里越发清楚他此去肩负着什么,内心更加镇定。
比起周大伯等人的激动,李氏显得要淡定得多。
不是她不重视清文去考试,而是李氏觉得家里如今吃喝不愁,清文真能考中童生,那当然更好,要是考不中也没啥,
村长家那个王永才,念了六七年才去考的童生,考中童生那年,王永才已经十五了,清文才十二岁,给他那么大的压力做啥。
瞧着大儿子几个的兴奋劲儿,李氏不好在兴头上说什么扫兴的话。
她眼睛一扫,扫到抱着元宵站在马车旁的万氏,心里有了主意。
走到万氏身边,李氏先是不舍地抱了抱元宵,万氏要去县里,元宵当然得跟着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