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眉来眼去(1 / 2)
孟奎一行人走到院子外时,欢快的锣鼓声惹得元宵好一阵手舞足蹈。
李氏听见声音,跑到门口一看,见是孟奎,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奎小子,你这是干啥呀?还敲锣打鼓的。”
“奶奶,二叔家出钱修了路,宋大人特意命人刻了石碑让我送过来。”再过两个月就要和清霞成亲,孟奎年后下过聘便跟着改了口。
“哎哟!这可是大好事!大丫头,快出来。”县令大人送东西来,那多有面子。
李氏忙不迭地喊着清荷出来,她一个老太婆处理不来这事,儿子媳妇也没处理这些事的能力,家里头只有大孙女行。
清荷方才在屋里就听见了锣鼓声,这会正好从内院出来:“来了,啥事啊?奶奶。”
到了门口听孟奎把事情一说,清荷心中一喜,宋大人真是个好官,还十分的善解人意,送东西送到她心坎上了。
既然是自家的好事,哪能让孟奎出钱,敲锣打鼓的师傅和抬石碑的人,清荷每一个都给了足足的赏钱。
“各位好汉,路远辛苦,这些钱你们拿着,吃两杯酒,去去乏。”金婆婆一边说一边将一个个灰色的荷包塞到众人手里。
请来的人掂了掂手中的荷包,估摸着怎么也有百来文,一个个喜得合不拢嘴。
不愧是大善人,给赏钱都这么大方。
送走其他人,清荷把孟奎留了下来,让他就在家里吃饭,顺便打听打听宋大人说的原话是啥。
能在二叔家吃饭,孟奎求之不得,金婆婆的饭菜,他做梦都惦记着:“堂姐,宋大人公务繁忙,他命人刻了石碑后就想找人送来,是我自己主动去接了这个差事,大人只说这样的善事应当多加褒奖,其他的没说啥。”
“好,我知道了,你去叫清霞和大嫂一块下来吃饭,我让金婆婆多做几道你们爱吃的菜。”清荷眼眸一转,宋大人没有具体的话,这其中的事她便按自己安排吧。
刘氏和周大伯上午忙了地里的活,中午又急匆匆地赶回了镇上,因此大房只有清霞和谭玉娇在家。
饭桌上,因着刘氏和周大伯不在,孟奎胆子大了许多,吃几口饭就盯着清霞看。
清霞被他看得面色发红,趁着其他人不备,伸腿踢了孟奎一脚,又羞恼地瞪了他好几眼。
孟奎一点也不怕,反而笑得更明目张胆,他媳妇真可爱,生气都比别人好看。
两个小年轻眉来眼去的举动,桌上其他人都发现了,就是没有明说,左右很快要成亲,玩笑打闹一下也没事,这说明两个孩子感情好。
感情好,日后成了亲,日子过起来才顺心,就是有什么磕磕绊绊的,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一次回来,孟奎没有在周家多待,吃过饭在家里举着元宵飞了一会高高,就赶着回了县里。
他走后,清荷就在院子里琢磨着怎么把石碑的事利益最大化。
她做修路这件事,本就有提高声望的意思,如今宋县令送了一张好牌到她手上,就看她怎么打了。
片刻后,清荷心里有了主意,她下午去找了村长王有富,让他明日帮忙送一封帖子到里正手里。
宋县令送来的石碑,她打算让里正来主持落碑仪式,时间就定在三天后。
之所以让王有富去送,也是为了拉近王有富和里正之间的关系。
于村子有意的事,王有富从不推辞。
他中午就听自家老婆子说了,宋大人给周家送了石碑,周家扬名,那就是王家庄扬名,喜得他中午多吃了半碗饭。
第二日,清荷带着金婆婆和王有富一块去了镇上,周明远地里有活,走不开,驾车的人变成了唐平。
孙同和唐平住的房子,主体已经完工,只剩下些零星小活还没做完。
这些日子两人除了保护作坊的安全,给自己盖房外,还负担起了韩忠从前的差事,家里挑水砍柴,赶车喂牛都抢着做。
清荷看这两人这么勤快,就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这两人值得她拉一把。
孙同母亲黄氏吃了二十多天的药,精神比从前好了不少,哪怕脸上和身上还是干瘪没肉,至少气色好了很多。
前两天孙同又请镇上的张大夫来看过,张大夫看过之后说,再继续养几个月就能下地走动了。
黄氏腿上没力,自己走不了,这几天阳光不错,李氏每天让孙同把黄氏背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她和金婆婆陪着黄氏说说话。
有李氏陪着说话,又有元宵和妞妞两个小可爱玩闹,黄氏渐渐开朗了许多。
进了镇上,王有富去里正处送帖子,清荷则带着金婆婆去定了一个喜乐班子,要热闹就好好热闹热闹。
她这还是受了孟奎的启发,喜乐一吹,大伙自己就能围上来。
除了定喜乐班子,清荷还买了些糖块,之后才去了大房的铺子。
她有些日子没见到大伯和大伯母,还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