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六章:修建学堂(1 / 2)

加入书签

八月来临,热浪一波比一波汹涌,滚滚热浪席卷了整个王家庄。

比浪潮更炽热的,是王家庄所有父母的心,村长已经通知了,要在村里建个学堂,村里所有孩子都能上学。

去府城前清荷就跟村长说过,若是拿下了府城的生意,就商量在村里建个学堂,让村里的孩子认几个字。

她说到做到,将自家的事情安排妥当后,立刻找了王有富商量怎么个办法。

学堂盖在哪里?盖多大?用多少预算?

一件件的都是事。

好在如今家里的事都有人操持,她才能腾出手来。

跳水泡菜交给了她娘,红薯粉条和红薯粉有赵慧,酱菜和辣酱油交给了杨九娘和金婆婆。

目前看来人手勉强足够,可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这让清荷认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女工那边还好一点,学了一段时间多多少少能认几个字。

麻烦的是男工那边,一直没有办法进行教学,除了王长喜跟赵慧学了几个字外,其他人个个都是睁眼瞎。

村里的孩子念书是大事,不能把事情都堆在周家头上,王有富提出把村里祠堂边的两间房子拿出来做学堂。

清荷这边也很有诚意,直接说了村里孩子念书的书籍,笔墨都由她家提供,到时候请了先生回来,要念书的孩子,每人交些给先生的束脩便可。

村里的祠堂年岁已久,用是能用,就是太破旧,孩子们在里头念书不安全,左右也准备了盖房子的钱。

清荷干脆请了孙满堂来,把祠堂里外都修整修整。

另外还要盖几间给先生住的房子,没几个教书先生愿意到村里教学,为了吸引人来,她只能把其他福利弄好一些。

孙满堂来得很快,昨天找人通知他,今天上午他就带人来了王家庄。

大家都是熟人,沟通起来很顺利,清荷说了她的想法,盖房的队伍当天就开了工。

正值八月,天气热,地里还要抢收,这一次修缮祠堂和给先生盖房,清荷没请帮工,不是什么大工程,花不了多少时间。

想着天气太热,还给每个工人每天添了五文钱的工钱,她家现在每月有上千两银子的收入,这点钱并不算什么。

令她没想到的是,开工后会有很多村里人主动来帮忙。

家里的壮劳力都在地里干活,来帮忙的大多是留在家里的妇人和孩子,或是劳力足的人家特意安排过来的几个年轻汉子。

清荷还看到村长家的张奶奶,眼见张奶奶带着一群人帮着搬砖铲土,她慌忙走过去拦着:“张奶奶,你们这是做什么?”

“清荷丫头啊,帮村里建学堂是整个村子的事,男人们挪不开身,咱们这些人也能帮着出把力,早一天建好,孩子们早一天念书。”张氏感激地看着眼前的姑娘,要不是这姑娘,她家里只怕是难过得很。

为了大孙子念书的事,小儿子两口子闹了好几回,眼看老头子就要压不住了,是清荷把大儿媳妇罗氏招到作坊做了女工,一个月拿着半两银子的月钱。

还有大孙子永才,也接了抄书的活,挣了些钱,孙女也跟着认了字。

这一回要办学堂,需要不少书,这个活又交给了她家永才,等学堂建好,她家小孙子也能念上书,张氏感激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张奶奶,不用你们帮忙,天这么热,赶紧带着孩子们回去,别把孩子们热中暑了。”一群娘子军和孩子来帮忙,清荷哪里忍得下心,光在太阳下晒着就能晒脱一层皮。

“那不行,不帮着做点事,我心里不踏实。”张氏就想出一份力,全了她的一份心意。

“是啊,清荷,就让我们留下吧,我们力气虽然不大,可我们做活细,能帮得上忙的。”三婶子跟着开口,能让孙子念书,累点热点能算啥。

“大伯母,你们带孩子们回去,我们几个大男人留下帮忙就成。”说这话的是王有富的侄子王长平。

“长平,你这话啥意思啊,你们男人能留下来帮忙,我们女人就不能了,你看不起我们女人是不是?”

三婶子头一个不依,她家挤不出壮劳力来帮忙,就来了她和她儿媳妇,要是都回去了,谁来帮忙?

不单单三婶子不依,但凡只有女人能来的人家,都不同意。

“他敢!他就是老娘我生出来的,他有啥资格看不起女人。”王长平还没来得及解释,他不是那个意思,他娘吕氏先率先劈头盖脸地骂了他一顿。

孙满堂和一众匠人看得惊奇不已,还有争着抢着来帮忙的?

这大热的天,要不是为了家里的媳妇孩子能过好点,他们也不想顶着烈日出来做活。

不过,他们刚刚在说什么建学堂?

莫非王家庄要在自己村里办学堂?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孙满堂按了下去,怎么可能,念书哪是谁都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