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章 不能坐以待毙(1 / 2)

加入书签

“陛下,这两人是何许人也?竟牵涉及我安远侯府?”

宋天临沉声问道,试图在开局便夺得对话的主动权。

沈清秋轻轻一笑,礼貌却不失威仪。

“安远侯,稍安勿躁。待乞讨老者说完,您自会明了。”

老者在一旁微微发抖,尽管已经过许多次叮嘱,面对满堂的高官显贵,还是免不了紧张。

他正准备张口时,陈中书向前一步,沉声道:“陛下,属下已将昨夜经过调查,确认此人与下人皆能证明事发经过。”

宋天临眉头一挑,对陈中书的积极调查略感意外。

他看了一眼老者,略有不屑,却也不得不听下去。

“说吧,你有什么话要讲?”

老者深吸一口气,终于鼓起勇气开口,“小人前些日子在安远侯府外乞讨,偶然见到了几位口音不是大炎的人进了安远侯府……”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得如同击石之响,在偌大的殿堂中久久回荡。

沈清秋的目光如炬,抬手示意他继续。

老者接着说道,“小人当时心中恐惧,故一直在府外等候,直至半夜那一群人才走出侯府……”

宋天临的面色一下子变得阴沉,他的目光不由地转向下人,心中浮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只见那名家仆低头,声音中带有颤抖,“小人……小人在府中时,曾无意中听到侯爷与匈奴人谈话,说什么副考官,状元……”

殿内鸦雀无声,唯有宋天临的呼吸声略显急促。

他心中明白,若此事真被查实,势必连累家族声誉。

“安远侯,可有何话要辩解?”沈清秋沉声问道,言语中透出隐隐的威严。

宋天临知道到了这个地步,再如何狡辩已无济于事,他略微低下头,暗自整理思绪。

正当他准备应对时,陈中书已经以一个冷静而镇定的声音继续道:“这人证物证皆在,安远侯若无实证反驳,只怕难以自证清白。”

宋天临的心头微震,目光扫过各位大臣,见他们神色不一。

深知陈中书会趁机施压,他的话句句如同压在心头的大山,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察觉到气氛逐渐紧张,宋天临意识到自己如若不采取行动,只怕难以全身而退。

这些年来的谋略叠加在他的脑中,他必须在这关键时刻做出抉择。

“陛下,臣从未做过此事。”

他的声音仍持有镇定的气度,却掩盖不住内心的波澜。

陈中书厉声斥责:“证据都摆在眼前了,居然还不死心!”

陈中书转头看向女帝提议道:“陛下,以臣之见应将宋天临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沈清秋微微点了点头,心里却在思量着陈中书的提议。

她心知肚明,无论安远侯最终是怎样的结局,朝堂之争必将因此愈演愈烈。

她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宋墨,发现他低垂着头,眉头紧蹙,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

就在这时,陈中书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陛下,如今证据确凿,若是姑息养奸,恐怕不但会助长歪风,更会让敌国有机可乘。”

场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沈清秋身上,等待着她的决断。

就在这决定命运的瞬间,宋墨慢慢抬起头,直视着沈清秋,语气平静地说道:“陛下,臣有一言相劝。”

沈清秋微微一愣,随即递给他一个鼓励的目光,示意他继续。

其实这场局,她知道终局如何,却想听听宋墨的声音。

宋墨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安远侯虽有过错,但念在其多年来立下的功勋,或许可给他一次回头之路,以观后效。”

他的话音刚落,便听到了陈中书冷笑一声:“如此重大之过,怎能轻易饶恕?”

宋天临望着宋墨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

他虽素来不喜这个大儿子,然而此刻他却成为自己唯一的救星。

“陛下,臣惶恐不安”

宋云则在一旁用带着期待的表情望着宋墨,心里想道:“自己虽平日看不惯宋墨,但此时心里却极其感激。”

沈清秋陷入沉思,她心知宋墨的话自有他的道理,然而权衡利弊之下,她必须做出妥善的决断。

旁边的青禾微微上前,轻声在她耳边提醒:“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思索再三,沈清秋缓缓站起,环视众人,平静却不失威严地宣布:“既然证据确凿,便按律法处置。然念安远侯昔日之功,于斩首之事,暂缓三日,观其悔改。”

这一决定让殿内诸人心中震荡,宋天临如释重负,几欲瘫倒;宋云的笑容更是藏不住。

而陈中书微微点头,他明白沈清秋是个识大体的人,决不会让私人恩怨影响国家大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