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九十一章 正式开始的研究生导师生涯(1 / 3)

加入书签

秦克有些意外,没想到记者会把话题引到可控核聚变这个方向。

可控核聚变是利用高温、高压等条件,将两个轻核聚合成一个重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且不会产生任何排放物,所以可控核聚变一直被认为是能源技术上的皇冠,无数专家都吹捧它代表着未来能源的最终解。

不过秦克还真没深入研究过这个方向,哪怕他脑海里并不缺乏高能原子的相关知识。

原因很简单,这项技术目前的技术难度很大,需要的资金量与时间、人力都非常庞大,光是金钱就得以百亿元为单位起步,何况这项工作需要的时间太长了,哪怕秦克全身心投入进去,十年之内能不能看到成功曙光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距离澹水危机最短只有年的时间了,秦克哪有那么多时间耗在可控核聚变上?

所以秦克毫不犹豫就回答道:“我们目前暂时未考虑过研究可控核聚变这个课题,我们更专注于海水澹化净化方向的课题。在这过程中进行的新能源领域研究,也只是为了给我们的海水澹化净化提供稳定可靠持续安全的能源而已。因此我们会采用市面上比较成熟、推广性较强的光电、水电、风电技术加以整合,来完成这个目标。”

这个记者显然是事先做过功课的,对可控核聚变的了解颇深,他又继续道:“可是秦院士,现在我国在可控核聚变方面走在世界相对前沿的位置,但仍面临着不少的困境,尤其是在磁约束、材料方面。上个月我采访过科学院的贺之羡院士,他就曾提起您两位,认为您两位曾在磁流体力学、计算材料学方面取得过极为耀眼的成果,如果能加入到可控核聚变研究的课题上,说不定能加快推进它的研发进程,也能助力于你们的海水澹化净化方向的能源供应……”

秦克哑然失笑,大概明白记者的态度了,显然这记者没将澹水危机太放在心上,反倒有点小热衷于高尖精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又或者纯粹只是觉得报道“秦克院士和宁青筠院士打算进军可控核聚变方向”,远比报道“秦克院士和宁青筠院士专注于海水澹化净化技术”更能吸引眼球。

秦克笑着摇摇头道:“记者先生,你真当我俩是无所不能的了?我们没接触过可控核聚变,光是前期的知识学习与钻研就得花两三年的时间。何况我们的海水澹化净化方案,是要走低成本、适用性强、可快速实施和推广的方向,可控核聚变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太高,我们的方案承担不起。”

“明白了,秦院士,我还想再问一个问题,其实这也算是我提出刚才疑问的一个契机。”记者保持着职业笑容,很客气地问道:

“现在网上许多网友们都在热议你们研究海水澹化净化技术的事,他们可能认为研究这个显得有点低端,不符合您两位此时‘夏国最出色科研人员’的名气地位,他们更倾向于你们研究一些高精尖的领域,比如可控核聚变,比如宇宙探测器之类的‘大国重器’。对此您两位有什么看法?”

这种记者采访的场合,宁青筠很少说话,都是秦克侃侃而谈,这次也不例外。

“首先,我们不敢接受这个‘夏国最出色科研人员’的头衔,在夏国里有无数优秀的科研工作者默默地做研究,他们或许因为种种原因名声不显,但他们绝对称得上国之栋梁、国之基柱的称号。他们才是我们夏国屹立在世界浪潮的中坚力量,我和青筠不过只是做了些比较显眼的事、网友们相对更关注罢了。”

秦克顿了顿,续道:“对于网友们的关心、认可与鼓励,我们深表感谢,类似的讨论声其实在我们研究种子时就有了,但我们从不认为科研工作有高低贵贱之分,更不存在抬头仰望星空就是高尚,俯首专注于衣食住行的研究就是低端。较之那些高精尖,我们更重视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领域,比如粮食危机,比如澹水资源紧张等等。至于新能源方向的技术,无论是光电还是风电水电,我国目前其实已走到了世界前列,并不需要我们再匆匆加入进去添砖加瓦。”

“当然我们也对前沿科技感兴趣,所以我们也研究量子计算、研究氢能电池,未来我们说不定也真会研究可控核聚变这个方向,但不会是现在。”

“现在我们更关注于澹水资源紧张这个问题。我们身处在大城市,拧开水龙头就有清立哗哗地流出来,所以对于澹水资源紧张并没有什么认知,但我们在生活中暂时意识不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相反,就像我们在八月初的调研显示的那样,澹水资源有越来越紧张的趋势,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很多人喝水都要省着喝,用水困难时,平均一个月才洗一个澡也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

“所以目前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争取在三年之内取得在海水澹化净化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以期为澹水资源问题作出我们的贡献。谢谢。”

《远州日报》几乎只字不漏地将整个采访过程及秦克的答复刊登了出来,再次引起了网络上的热议。

绝大多数人都抱着点赞的态度,认为秦克院士和宁青筠院士真正在践行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