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米家来下聘(2 / 2)

加入书签

了明确的答复,只等她再来杨家大院下礼订日子。

刘媒婆自然知道这门亲事,那是田家烧香也求不到的,会答应自是应当,便约了再过几日等米家备了礼就上门。等田家人走了,她赶紧去找米会计报了喜,米会计看着自家儿子,虽然不再吵吵着去投军,但变得有些阴沉的性子,赶紧催着刘媒婆准备,指望着新媳妇进了门能让儿子好过些。

刘媒婆再到杨家大院的时候正赶上杨家收稻谷,这一行有六七个人,除了两个用滑竿抬着刘媒婆,其他人都挑了担子,一口袋白米一口袋白面,一挑子里是十斤白糖和二十斤面条,还有一匹大红细棉的衣料和两坛子老酒。

除了这些东西,大头还是刘媒婆抱着的一箱子大洋足有八十八块,总共加起来这价值已经超过二百,显然米会计是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看着刘媒婆一行人再次上门,这次杨老爹就不方便出面招呼了,只得从田里把田老大两口子喊回来,夫妇两个穿着打着补丁的旧衣手上和身上还沾了泥土,黑红的脸笑得跟一朵皱菊一样,对于刘媒婆略有些高高在上的态度也只是憨厚的笑笑。

刘媒婆在心里不屑的翻起白眼,这一窝泥腿子也不晓得走了啥狗屎运,这份聘礼在镇上也称得上丰厚。另一边半掩的屋里,一群女娃围着脸红透的林子又是恭喜又是打趣,十八的少女眼睛里满含着喜色六分姿色被衬出了九分。

婚礼的日子定在明年四月,杨家忙着收稻谷刘媒婆也很有眼色的没有久留,订了日子便带人走了,这回大院里除了忙碌的火热里跟添了几分喜气,二十斤面条留不住,田大婶便把白糖和面条都换给了杨老爹。高兴的杨老爹干脆又叫茂兰拿了一袋白面出来,这次没有掺和豆面,就是手擀出来的白面条,招呼大家吃一顿担担面。

腌野猪肉炒制的臊子,鸡蛋也没有打散一碗面里埋了一个白嫩嫩的荷包蛋,用红油、花椒、香菜末、葱花、姜蒜和醋熬制出来的热辣辣汤汁,白色劲道的面条配上两颗绿油油的小菜,最上面还洒了一层炒香的碎花生和香黄豆,尝一口酸辣咸香分外开胃。

林子被禁止再下田收稻子,连去地头送水的活儿也被交给了妹妹竹子和冬儿,田大婶知道自家女儿比不得镇上的姑娘细致,特别是一双粗糙的大手,但幸亏婚礼在明年,十几岁的女娃几个月养下来也能养出几分娇嫩。

虽说是娇养,但是农家的女娃除了不打猪草不下地,在家里洗洗涮涮烧火煮饭那是免不得的,真要是想当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小姐那是空话。倒是茂菊对改善林子的外貌挺上心,教她用淘米水洗脸洗手,炒鸡蛋的时候剥了鸡蛋壳上的黏膜用来贴脸,一天三顿从白米锅里硬舀出一碗米汤留给她喝。这些都不糟蹋东西也就麻烦些,不过小姐妹们为了让林子做个美美的新嫁娘,也全力支持着。

大家又忙了十几天,收割稻子,然后在绊桶里脱粒,最后背回来摊晒在院坝里,杨家的大院从高处看像是突然打满了黄灿灿的补丁。杨家的稻田并不多,因为地势的原因,这田只有平整还要靠着水源的才能种稻子,等收割完就用牛拉着犁头把田里剩下一扎长的稻茬子翻耕进去,洒上一层草木灰水,这秋收稻子的工作才暂时告一段落。

然后再隔十几天撒了一回粪再深耕一次,田里的稻茬子已经变软开始腐烂,杨茂德抬头看看日头,热辣辣的不管是晾苞谷晒稻子,还是田里填肥发酵都比较理想,这秋日头可是很重要的,要是摊到初秋就多雨的日子,收起来的苞谷和稻子容易发霉,最重要的是会影响点麦子哩。

拍拍手上的泥土站起身,又往前溜达了一会儿,转过山坳子就看到桐油坡已经泛起一片金黄,秋风里簌簌飞扬的浅黄筋络的叶儿,向阳一面已经转为金黄的果子,一个个像是吸收了阳光的小太阳悬挂在树梢上。

“又到采桐油籽的时候了。”草帽阴影下的杨茂德勾勾唇角露出舒心的浅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