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辣椒丰收季(1 / 2)

加入书签

就在茂兰计划张罗着在主院腾出一间客房时,伍哥来传信说不用了,杨县长他们还要连夜回去,茂菊好奇的问:“大伯到底来做啥的?”

伍哥把手里杨县长带来的礼物递给茂兰:“不知道,他们还在喝酒。”

茂梅翻看了下杨县长带来的礼物,除了糖果点心还有一兜子卤牛肉,七八块上好丝绸的衣料,还有一套玻璃的茶具上面印着青蓝的兰花图案看起来十分雅致。一顿酒喝到了夜里十一二点,三个姑娘早就熬不住睡下了,阿祖也想睡啊,但是她是新媳妇咋也得等着给大伯父磕个头才行。

便合衣靠在床上浅眠,迷糊着便见杨茂德进了来,一身的酒气脸色也不好看,自顾自的从桌上倒了一杯凉茶喝掉,然后坐在桌边发愣。

“怎么?大伯走了?”阿祖坐起身来问。

“还没,在爹屋头醒酒哩。”说着便用手掌揉搓了一通面颊露出无奈的表情:“回回来就是要钱,真当我这是银行哩?”

“要什么钱啊?”阿祖走过去挑了蜡烛芯让光明亮些。

“说是冯将军筹款的事,上回来要了八千,这才莫得半年又来要两万。”杨茂德叹口气:“还要提前交今年秋收的税,听说成都那边都交到三年后了,他一直压着这边的政策,但是上头又扩了军,这筹备军粮的事情也不敢耽搁。”

呼出一口重重的酒气,接着说:“现在杨军长在外头抗日,这两年他的压力也重,这回想去参加冯将军的筹款会看能不能找个新路子。”

看阿祖抿了嘴也有些犯愁的样子,他深吸一口气便又转了话题开解她:“你也莫担心,只要仗不打到我们这边来就啥都好说,不就是钱么?只要地还在,就有赚回来的那天。”

杨老爹的屋头杨县长红着一张醉熏熏的脸也在低声叹气:“我也就是和稀泥,不敢出啥岔子,杨军长没在川里,上头真要抓了错把我撤了,这杨家大院啥牛鬼蛇神都能招来。离秋收也没两月了,就当帮帮老哥我。”

杨老爹喝了口茶咂咂嘴:“你说提前交秋收税,我们屋头倒是莫大问题,就是攒下的陈粮也是够的,但是肯定莫得多的往外头卖,你这秋收只收粮不收钱的做法,就算我们家带了头也莫得大用。”

“我那不是也莫着落?”杨县长叹气:“现在外头就三样硬货,粮,枪,烟土。说着银元是钱,但就算砸死我也不可能靠这秋收税买齐军粮。”

杨老爹还是默然的摇头,就算他真把杨家的粮食库存倒腾空了,也填不起军粮的坑,再说这乱世里头,他也不敢真把杨家的粮食都弄出去了,院里也有百十口子要养哩。

杨县长见说不动他也只得再重重的叹口气:“那成吧,不过你得帮我再贴一万,我找人去湖南那边弄粮去。”

半响,杨老爹开口说:“行吧,但说好只有银元,你也晓得我家不种烟土了。”

说完屋头一时静寂无声。

等杨县长坐着滑竿带着兵,杨家又派了四五十人,包括健壮的妇人由伍哥带队,抬了钱粮往双凤方向出发,杨茂德和阿祖站在垛子墙的大门口目送他们远去。

杨家一年秋收税要交九千六百斤粮食,而他们家从佃户手里收上来的租子又都是油菜,光靠杨家自己开种的田地肯定是凑不齐的,幸运的是他家以往的秋收税都是多钱少粮的,几年攒下的存粮现在一次拿出近万斤,也不到库存的一半。

这近万斤的粮食四五十个人想一趟运走那是笑话,但一人也背了一袋一百斤的粮食口袋,这些粮今天就先跟着杨县长的车走,真正的大头还得等杨县长回头派人来运,杨家只需要把粮食搬到双凤乡上的粮站去。

头一回秋收税全部用粮食来交,杨家这回的动静可不小,近万斤的粮食靠人力运到四五十里外的地方,也折腾了三四天。四周围的大户和小地主都看在眼里,一时间上门来打探消息的,套近乎想要买粮的,杨家大院里一时来客不断,杨茂德也只能把杨县长说来开导他的话又转述出去。

金山的梁家家主,五十出头的梁荣耀也亲自来了,听了杨茂德的解说,干瘪瘪有些愁容的老头深深的叹了口气:“外头的情形比杨县长说的还差哩,成都那头除了提前征收好几年的秋收税,还有青苗捐、烟捐、卫生捐、青山费、马路费、招待费、人口税、花灯税,乱七八糟的多得很,人都说自古未闻屎有税,如今只剩屁无捐。”

“维持不住的都在卖田卖地,但是这势头也打不住,成都那边打仗哩,田地也卖不上价,一亩水田才三四十块钱。”老头抽着旱烟叶子卷成的长嘴纸烟:“贵州和河南那边更惨,基本上村村都在拉壮丁,说是五个月就凑了四十多万人,结果哩?还没送到征兵所就跑了一大半。”

老头磕磕烟灰继续说:“现在抓来的人都用索索穿一溜串,还派人拿了枪押送,就这,六月里头还听说有烘营的事情。”

“闹到这份上了?”杨老爹倒抽一口凉气。

“杨县长还算个能耐的,现在广汉、中江、金堂那边都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