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故乡记忆(2)(1 / 2)
若干年前,从两侧山体上崩落下来的风化的巨大嶙峋的山石,抵抗住了山洪无数次的冲击,依然牢固地在峡谷间得溪流里杂乱地堆列着。
悠长的岁月为这些巨石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软软的青苔;
巨石间狭小的空隙里,长满了各式各样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野草野花;
艳丽的蝴蝶和豆娘在花间、溪间、石间飞舞飘曳;
艳丽的翠鸟雕塑般立在溪流旁兀立的巨石上,机警地紧盯着水面;
点水雀在溪边的浅水区里走来走去,用它独特的长喙在溪水中的碎石碎沙里不停地寻找沙虫;
黑水鸡魔法般地漂浮在溪涧的小水潭上,时而潜入水中,时而随波荡漾……
里头沟平均宽度不过一丈,层次分明地往幽深的深山峡谷里延伸着。
两岸对峙的石壁直插天际,连绵不绝。
石壁的间隙里,还生长着一些郁郁葱葱的奇形怪状的大树。
溪涧总是显得格外幽深、清凉。
溪水从遥远的不知名的高山上流下来,沿途落差极大,水流就很湍急。
也不知就那样淌了多少年,硬是从两山之间冲刷出这一条深壑。
而整条溪流的溪床竟然是一个完整、巨大、光滑的石槽。
冰冷刺骨的溪水如水银一般在石槽中流淌,溅起银色的浪花。
遇到落差稍大的地方,便一头扎下,经年累月,愣是把下方的石头冲凿成一个个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水潭。
从远处看去,这些个石水潭一个叠一个,顺溪流往上排列着,如同一个个名贵的翡翠绿的玉盘镶嵌在两山之间。
待你走近些,潭水又如绿丝绒一般,清澈见底。
柳根、雅鱼、桃花鱼以及其它各种漂亮却不知名的土著冷水鱼,成群地在石间穿梭。
说起鱼,这里的鱼杨浩宇只在网上刷到过。
现实生活中仅有一次,他组织员工团建去宜昌秭归的九畹溪漂流时,见过与此处最为相似但又不确定是不是的那几种溪鱼。
这些鱼在三姓寨都有它们的专用名,可很多名字他在百度里却怎么也找不到。
在三姓寨,这些鱼被称之为泉鱼、油鱼、鲫荷包、红尾巴鱼、巴石子鱼、沙咕噜子、牛尾巴、黄骨头、白巴子、桃花子、土鱼、船丁鱼等等。
还有就是娃娃鱼和团鱼。
1990年以前,杨浩宇在老家的那些年,阴峪河及沿途汇入阴峪河的溪流中,鱼群的种类和数量相当之多以至于你站在水里就会有鱼碰你的腿。
端午节前后,当河水不再冷的那么刺骨时,鱼儿们便会从山洞和深潭里游到河水或溪水中觅食和繁殖来了。
这个季节里,每逢节假日,杨浩宇的父亲便会从他教书的学校步行几十里山路回到老家下浜。
有父亲陪伴的那几天就是杨浩宇他们姐弟几人最快乐的时候了。
除了从镇子上带回来的糖果点心,笔墨小人书外,只要天气好,杨浩宇的父亲便会去河里撒网打鱼。
杨浩宇和弟弟一定是要跟着去的。
他父亲头戴草帽,穿着跨栏背心、短裤和草鞋,提着用透明鱼线织成挂着铅坠的鱼网,牵着他弟弟,健步走向山下的河边。
而稍大一点的杨浩宇则赤着脚,背着竹编的鱼背篓屁颠儿屁颠儿、亦步亦趋地跟在他父亲后面。
他们都学着父亲那样,猫着腰,轻脚轻手地踩着硌脚的鹅卵石,从河边慢慢地靠近父亲认为可能有鱼的撒网点。
一旦确定位置后,那张直径在一丈左右的大网就会被他父亲轻盈地抛出一道弧线,圆圆地、准确地罩住远处的目标水域。
每撒出去一网,几乎都有收获。
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各式各样活蹦乱跳、一匝多长的鱼儿随网便收了上来。
父亲带着他们,沿着河边,要么往上游走,要么往下游走,遇着合适的水域便撒上一网。
往往沿河流走不到二里地,撒下一二十网,鱼背篓里就会有好几斤鱼了。
每到这时,杨浩宇的父亲便说够吃了,也就不再继续撒网了。
他会就近找一河边歇歇脚。
先是把鱼背篓从杨浩宇背上取下来浸入水中,鱼儿依然还在鲜活地扑腾着。
再找一河边粗大的麻柳树,把鱼网在麻柳树枝上挂起来,拉展开,摘掉上面的水草、树梗等杂物后,让鱼网在阳光下晾晒着。
接下来父亲便把杨浩宇那时还年幼的弟弟架在自己脖子上,在弟弟的尖叫声中,像一条大鱼一般,游入碧绿的河水中。
而杨浩宇就在河边浅水处自己欢乐地扑腾着。
小时候,父亲在杨浩宇心目中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能干。
因为他父亲不在家时,他不止一次地偷偷扛着父亲的鱼网从上屋场的杨家大院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