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五章 百万吨级年产量(1 / 2)

加入书签

理综考完,意味着联考已经到了尾声,吃过午饭,中午休息两个半小时,所有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忙着最后复习。

一晃,两个小时过去,联考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来临。

余华轻车熟路步入考场,等候考试。

周围同学对于英语考试跃跃欲试,充满期待,这是他们少数拿手的科目。

在民国时期,英语是最受瞩目的科目,你的算学成绩可以差,你的综合科目成绩可以差,甚至国文成绩可以差,唯独英语不能差。

没办法,学校教材多为国外英语原版教材,身为学生,若是不会英语,可谓寸步难行。

一个会英语的学生和一个不会英语的学生,在社会上所受到的待遇更是悬殊极大。

要知道,这可是文盲率高达80的民国,会识字和加减乘除就能称之为人才的时代,几句简单的歪瑞古德和耶斯,堪称精英人士。

若是拥有一口流利而标准的英语,意味着‘精英中的精英’,乃是真正的上流人士。

像余华这种已经掌握英语、日语、德语多国语言的学生,简直稀有无比,只要余华嘴巴一张,立马就能进入政府部门获得一份待遇极其丰厚的翻译工作。

待所有考生进场,胡安和何婉容两位熟人步入考场,按照流程交待纪律,分发试卷,很快,随着钟声响起,英语考试正式开始。

教室内不约而同传出书写声,所有考生紧张答题,余华默默执笔书写,待做完英语试卷并复检完毕,便如同上午那般枕头休息。

考试结束,放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接下来将是极其忙碌的日子。

关于联考之后的工作周期表,余华早已制定完成。

时间缓缓流逝,下午四点半,当象征着英语考试结束的钟声传出,对北平城一千多名高三学生而言极其重要的北平联考,宣告结束。

考试成绩会在五天之后公布于众。

联考结束,所有参考学生全都放松了下来,不管过程如何,现在,是休息的时候。

按照规定,大家可以放假休息一天,缓解高强度学习带来的疲惫。

校园外,由学生家长和北平各报社的记者构成的队伍涌动,众人翘首以盼,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投向学校内部,中华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哪怕跨越百年时光,也没有任何变化。

人群之中,站着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左右两侧占站着两名青年,眼神锐利,透出一丝警惕。

中年男人面含微笑,双眼明亮,身穿淡灰色长袍,散发一股儒雅而随和的气质,同周围激动的家长完全不同。

没多久,当似如潮水般的参考学生群体出现,校门口顿时陷入沸腾状态,家长们不断呼唤学生姓名,北平各报社记者则纷纷按下照相机快门,拍摄北平联考学生离开考场的画面。

崇德中学教学楼门口,两道身影不快不慢的走向校门口。

林婉拿着由余华手写的技术可行性报告,边走边看,满脸专注且认真,双眼仔细阅读报告内容,看的极为仔细。

整份技术可行性报告,主要侧重七塔式装置的技术原理,以及国内外硫酸制作工艺的区别和发展水平。

美国主要采用接触法生产工艺,硫酸工业高度发达,1936年对外公布的硫酸年产量约为450万吨,德国硫酸年产量达到200万吨,日本硫酸年产量约为220万吨。

这些数据皆来自于各国公布,事实上,实际产量要高10左右。

林婉注视着这份技术可行性报告给出的各国硫酸工业发展水平和年产量,心中无与伦比的震撼,如果不知道这份数据还好,可若是看了上面的数据,就能发现国内和国外那些工业强国的差距有多大。

国外,达到百万吨级别!

反观国内,自从1911年到现在,全国硫酸年产量约6万吨左右,还未突破十万吨量级大关,若非永利南京硫酸铵厂正式开工生产,中华硫酸年产量还在一万五千吨徘徊。

“理论设计,设计图纸,制造零件,组装样机进行生产试验,最终定型,这是整个七塔式装置大致研发流程,从技术上讲,七塔式装置研发难度并不高,主要难点在于加工制造零件,这点我准备亲自解决,快到校门口了,看的怎么样?”余华立于身旁,缓缓讲解关于七塔式装置的大致研发流程和技术情况。

加工制造零件。——这是整个七塔式装置项目研发过程之中最困难的环节,国内制造业水平极其落后,根本无法制造符合设计标准的反应塔。

关于这个难题,不务正业的余华,准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是的,论不务正业,全天下没有哪个高中生像他一样。

没有谁比余华更懂不务正业。

林婉收好这份技术可行性报告,面色复杂:“看完了。”

“感觉怎么样?”余华言语平和,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