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1 / 2)
……
夏风微澜,轻语耳畔。
傅里也感觉现在心情还不错,总归是把之前的糟糕情绪给疏散了。
趁着心情好,傅里也上床休息了!
一夜好梦,醒来明媚的阳光普照在傅里那张冷而清澈的脸上。
傅里离开家后,往辅仁大学去上课。
思想教育课,得上,不然这学期学分可要被扣没了!
这门课点到就行!不过这堂课也是上课饱满率很高的一堂课!要么也是上的少得可怜的一门课!
傅里看了下课程表,是轩辕黉之老教授讲课。私下里同学称轩辕黄之老师。因为黉字难读!有时候不认识!倒也直接读黄之。恰也巧了,轩辕氏是上古三黄五帝里一个大氏族部落首领,而轩辕氏部落信仰的就是黄色的土地的黄,所以呀!应了巧,没说错!
“恐怕要是被黉之老师知道肯定是要气吐血!”这是某个学生说的悄悄话,不过后来又说“黉之老师是大教授!哪会和我们这般学生锱铢必较!”
其实哪有不透风的墙,后来轩辕黉之教授知道了,倒也没说什么,反而道:“同学们说的对!倒也说出我祖上的来由,宗氏家族的炎黄子孙的血脉传承,看来同学们都很热爱学习,对上古时期神话历史有所研究!难得!难得!”
傅里到了轩辕黉之的课堂上点了到。老教授是一位着青衣长袖的且看起来瘦骨嶙峋戴着眼镜,在讲台上语速慢的喊道一个个同学。轩辕黉之的手指也在那张点名册上移动的很慢,要是年轻的时候,他可能早都点完名讲课了。现在的他读完大堂课上的名字都要中途换口气,保持清晰的吐字,确保每个同学清晰的听见自己的名字。
年轻的时候,轩辕黉之教授也许是意气风发的,昂首阔步在三尺讲台上,得意的说自己是教书先生,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老态龙钟,少了青年的生气盎然,而是多了对风雨沧桑的感悟,岁月安好的时光流逝越来越快!也对那白驹过隙的执着的思念。相反,他更多的是觉得我们的青春朝气勃勃更是他喜欢的样子。
他站在讲台上,时常会说:“你们青春,未来无限可能,真好!”
傅里是觉得这些哲学听得多了有的时候反而是一种束缚!一种对人生境界的阻碍!
人生青春之时,本来就是潇洒自如,犹如富贵如龙,云游五湖四海,且是快乐人生!这般不受约束。
如庄子《逍遥游》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傅里不尽未思索完,便已听见轩辕黉之教授讲起老庄哲学的道家思想。“五千年也,中国思想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道家思想的无为,刚柔并济也是说了道家那种对万事万物自有一定的道的规律,不必干涉,而让其规律运行。且是“上善若水”。与不争而无为,追求大道至简。”这是道家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刚说完,轩辕黉之又说起儒家思想,说了孔子的“仁爱思想”以及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
傅里觉得轩辕黉之教授说得这些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也都说过,自己感觉也没必要听。然而轩辕黉之教授说道:“儒家讲究进,而取。而道家说的退,而放。对于儒家于于人而更加注重人的感受,而道家则更倾向于人精神得追求。且儒道个有所长,为之而取其利于己之,而得用之。”
轩辕黉之教授不禁结合儒道的曰:“君子不器,君子不争,君子不弃。”
傅里听到轩辕黉之那更加嘹亮的声音道:“君子不弃之。”
傅里也更加细微的品读“君子不弃之”,反而阅读越觉得人生敞亮许多,更觉得有些想不通的道理,一些事情反而想得更加的通透了,也清楚了。
果然,听教授讲这些哲理的话,是要耗费一些时间思考他的所言所语,关于中国文化得魅力,含蓄而谦美,受益而感悟。
轩辕黉之道:“也许你们现在听不懂我讲的话,但终有一天你们会有所感悟……”
数不清岁月漫天,道未尽人生苦短。唯此时人生这般好!我且明月共山河,赏观。
傅里也是听得懂!但又未懂的样子,果然,喜欢中国文化的是因为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它的优美,是浪漫的,是朦胧感的小欢喜,是初相见的四目相对,不是欢喜,就是小王八瞪绿豆,不是绿豆就是小王八!
浪漫是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的,从易经自然风景,到诗经楚辞的故事的传说与现实,刻画着文字的力量。
说起这些,估计轩辕黉之教授说个三天三夜也不会说完。
然而有一天当你发现中国文化的美,相信你已经遇到了风华的人,在你心里,在你眼前,在你梦里,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