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2.林黛玉下乡记(一)(2 / 2)

加入书签

其田”的口号。

可义军的做法,和史上的均田制,却颇有出入。

第一,当年进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无地的农户耕作,土地为王朝所有,耕作一定年限后归该农户所有。

可是义军的这部《土地归元田亩制度》,说土地为天下人所共有,也将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户所有,却没有规定农户耕作几年之后,可以得到这片土地。

第二,史书上,无论是当年实行均田的北魏,还是后来朝代,大凡搞均田的,都是把战乱后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户耕种,而乡绅已经占有的土地,是不会被拿去均田的。

现在义军在云南,却是把所有的土地统一登记,似乎准备分配,包括地主的。大凡是不肯的地主,基本上都被攻破寨子、庄园、围子,给捉起来了。

义军到底是怎么打算的?寿先生对她许的诺言,又要如何实现?

她这样心思百转,却不表露在明面上,只谈另一桩她不得其解的事情,对那位帮助她登记的义军战士说:“小张,为什么我在这里坐了两天,来的却只有这么一个农户?到底是谁在阻挠土地分配登记?”

被派来保护登记官的战士姓张,叫做义郎。年纪比黛玉还小一岁,却是从小就参加了义军了的。来之前,戚丽容对她说,下乡之时,如遇事不决,多信任这些战士,向他们咨询。

这些战士年纪虽不大,对于乡村中的种种斗争,却是经验十分丰富。

如张义郎,他三岁的时候,爹死了。

七岁的时候,人人都说他母亲为了保住家里的那块地,去勾引族长。被族长赶出来,当夜跳河死了。

他的母亲被捞出来,浑身没有一件衣服,就这样湿漉漉地躺在河边的淤泥上,所有的族人都对着他们指指点点。他哭的几乎没有力气了,听见族长说:“小孩子,你母亲做出这样的丑事,你走吧,这里,没有你的容身之处了。”

从此以后,他就做了行脚商,东走西顾,这家收一点碎布头,那家收一点线头,风里雨里,都只一件单衣,赤脚。蓬头垢面。

他十岁的时候,义军刚刚发难起义,还势力孤微弱,正在被朝廷剿匪的军队追得满地窜,路经此地,看到雪夜里赤着脚单衣叫卖的张义郎,义军的一个小战士,就把这孩子抱起来,给他穿上鞋,脱下自己身上,仅有的御寒的棉衣给这孩子,其他的战士围成人墙挡风雪,把自己的碎饼摸出来给他,又问他家里在哪?

张义郎看着这些衣衫褴褛,头上身上都落满了雪花的“短发贼”,不说话。

但是义军中,很快有人发现他们多了个小尾巴。从此怎么赶也赶不走了。

于是,他十岁就投奔了义军。

戚丽容告诉黛玉,义军中这样来的战士,很不少。

从小跟着义军长大的他们,只要能活下来,往往最是忠诚。又由于常年累月耳濡目染,对这些乡村的斗争,几乎养成了本能的敏感。

这次整个云南的土地大登记,以及随后的土地分配,义军都是把这样的战士派下去保护登记官,处理乡村之事。

此刻,听了林黛玉的问题,张义郎笑道:“林先生,你说这个村叫什么?”

“严家村啊。这又怎么”林黛玉顿了顿,反应过来了。

这两天里,翻看名册,基本上都是姓严的。而这唯一一个来登记领土地的,姓胡。

她心头几乎刹那浮现出一个词——宗族。

张义郎看她顿悟似的神色,才提点说:“乡下地方,以族聚居,经常是一村差不多就是一族。能为一口水井两个村落血拼到青壮年死尽。这种地方,皇帝的话是做不得准的。族长宗子、宗正的话才做得准。县城说了算话的地方在县衙。乡下,说了算话的地方在祠堂。”

如果想要这几乎凝固住的工作推进,看来

林黛玉听罢凝眉,远远望了一眼村子里唯一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祠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