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6.文贼(十二)(2 / 3)

加入书签

?”他低低地叫了一句,“长生儿?”又叫了一句。

男孩儿不吭一气。

他呢喃地问:“你怎么了?”

男孩儿仍旧不吭一气。

半晌,他听见老母亲带着哭腔,喃喃自语:“屋里那么热,那么热。他求我,说要出去凉快一会,可是屋外也闷热的很。我叫他用冰,他不肯用。不一会,他就躺在那了。”

“我抱他出来,他不吭气了。不吭气了。”

他晃了晃,跌坐在地上:

长生儿,热死了。

地窖里存着的冰,是他们这个夏天的生计。

宁可热着,也不敢用一小块冰解暑。

长生儿这么懂事。

长生儿这么懂事。

他的老母亲呆呆地看看他可怕的脸色,又看看怀里一动不动的孙子,呜呜地哭了。

渐渐地,有不少左邻右舍被哭声引出来了。看到这一幕,见怪不怪。

这样的事太多了。穷人的孩子,能有几个活着长大的?

有一个苍老的老太婆,劝道:“节哀吧。孩子走了,大人还要过活。你哭吧。哭了就好了。”

可他依然坐在那,咬着牙,一声都没有出。一滴眼泪都没有掉。

一片静默中,忽地,高墙那边传来一阵地银铃似的笑声。

高墙里边,朱门绮户的赏花人,正放了冰在花旁为花解暑,高声地笑:“爷,叫人把冰往这边来一点儿,这朵牡丹焉了。”

老太婆住了口。所有人都看见,从这个父亲的眼角,滴下了两滴泪珠。

他问他们:“为什么啊?”

人们不能回答。

他便终站起来,摇摇晃晃地拉起老母亲,接过孩子的尸首,紧紧搂在怀里,一瘸一拐地走了。

走过高墙下的时候,

墙里的女孩子还在笑。

墙外,他的老母亲还在呜呜地哭。

他又问了一遍:“为什么啊?”

墙没有回答。

女孩子没有回答。

只有□□裸地照着人间所有人的阳光。照着他,也照着墙内的笑声。

他回头望望那些同他一样衣衫褴褛的人们,终于,步履蹒跚地慢慢走远了。

酒馆里正在聚众请人读报。

虽然说明面上禁止读报。但是掌柜自己都自书铺私下买来了《寻南小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那读报的拍案:

“且看忽地出来一个人,嗬?众位看官当是何人?自称礼部的一位姓王的郎中,斥责寻南小报上刊登的是逆贼邪说,一味地要人堕落于人欲。

白泉先生便登报曰:何谓人欲?你姓王的说‘追求利’是使人不幸的根源,要我等蔑视财富;你家中开了十几个铺子,怎地没有不幸?

你说要肉身的欢愉需要克制,不可堕落于人欲,那你家中那八房小妾不如送给我罢?”

听报的一时笑的打跌,连连起哄:“就是!不如送给我们!”

声情并茂地读了一段,读报人倾情嗓子,神色严肃起来,又念版面的另一则:

“孙先生译泰西之文赠王郎中:个人幸福与个人自由,乃是天经地义,不容辩驳。人,皆有寻求幸福之宗旨,无需压抑,无需憎恶,此乃上帝所赐之神圣权利。不容任何人剥夺侵犯。”

“每个人应该创造自己的生活。倘若有人剥夺了你的生活,那么,不管他的名义有多么的神圣,都是应打倒的。”

人们一时安静下来。

这不是什么有趣的小说、话本,甚至有些枯燥。

但这些工匠、贫民、小商贩、落魄秀才、和尚、酒徒,都对泰西的这些堪称异端、无父无君的言论,倾听的十分认真。不时有人点头。

门口渐渐聚集了一些人在听着。有乞丐、有□□,甚至还有拉着老母亲、抱着一个死孩子的。

掌柜地往常早就驱赶这些人了,他之所以没有驱赶,是因为他自己也听的入神了。

报纸在往下读。人越聚越多。每天傍晚的读报时间,早已成为附近居民的一项固定娱乐。

人们听的这样入神。

人群后面的于生把人们的神色看的清清楚楚。

他清楚的知道,南京这些地方的穷人,没比乡野的穷人,好过多少。

他走过多少城市,就算是前些年光景好一些的时候,这些地方的平民百姓,好日子也没有多少。

就算如南京这些繁华的大城市。也不过是贵族大臣、豪族缙绅的聚集之地,取乐之所。是军队云集,方便他们镇压平民的地方。

城里过不下去,来投奔他们的,也从来没少过。

他听了一会,对同伴说:“看。时机差不多了。我们,可以往南京发展了。”

他们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