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9章:崩溃的欧洲(一)(1 / 2)

加入书签

1919年1月3日,英美两国大使联袂而来,他们已经获得了国内的全权任命,与中国洽谈对俄援助的重要事宜。

尽管在之前,双方已经谈好了1份内容,准备对俄国内战进行直接干预。

但近两个月的变化让协约国不得不调整他们的战略,1方面是红军正在重启东线,协约国并不想看到白军给红军造成太大的麻烦,相比之下,他们更想看到临时政府把工作重心放在整合堪察加等东方军阀上面。

同时,随着南俄军与德国走的越来越近,协约国急需向俄国国内投射力量。

最后,在1个月前,俄国内部发生了重大的政体变化,阿列克谢皇太子从藏身的雷宾斯克前往托木斯克,在那里他会见了从萨马拉叛逃而来的卡普尔将军,卡普尔将军表示绝对拥护太子殿下,他手下有1万人的精锐部队,说话底气十足。

手握3万重兵的西伯利亚第3军军长佩佩利亚耶夫,西伯利亚6军部长萨哈罗夫等人也第1时间表示支持君主制。

很显然,各路诸侯想要树立1个传统信仰的偶像,以内战以来1落千丈的民心,临时政府的进步性对于在西伯利亚苟延残喘的资俄来说就是毒药,除非他们能比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更进步,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另外,南俄的阿列克谢耶夫已经过世,科尔尼洛夫对恢复君主制表示了默认,因为这样可以让高尔察克放弃军事独裁者身份,被拉到和自己1个地位上来了。

幸免于难的皇太子成为了全俄反动派们拥立的对象,即使人民曾经对尼古拉2世失去了信心,但是经过两年的内战君主主义思潮开始卷土重来。

1919年2月1日,阿列克谢接受了全俄临时政府递上来的皇冠,目睹了父母姐妹被杀,年仅十5岁的他很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复仇,即使前方是充满迷雾的万丈深渊。

登基典礼在托木斯克市内的3圣教堂举行,小皇帝接受了吉洪牧首的加冕。

他是第1个在西伯利亚加冕的俄罗斯皇帝,这让阿列克谢坐在书桌前发呆了1整个下午,看着1旁挂着的军事地图,俄国心脏出如鲜血般刺眼的红色让他心中充满怒意。

阿列克谢2世加冕后,小皇帝拒绝了撤销全俄临时政府名称,他表示要等到还都莫斯科后再重新拾起帝国的名号,重振帝国荣光,并与德国人划清界线。

在此之前,小皇帝希望所有人放下成见,共同对抗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党控制的莫斯科政府。

全俄君主的回归激发了西伯利亚地区人民的保皇热情,新的征兵令下达,西伯利亚白军总人数从2十7万1路增长到了3十9万人,而南俄白军人数也增长到了2十5万人。

尤登尼奇将军、罗将柯上校和红军叛将巴瓦霍维茨组建了西北志愿军—白鲁塞尼亚骑兵联军,总兵力4万人,巴什基尔军队和哈萨克骑兵师1共5万人也加入了皇帝的旗下,现在白军1线兵力已经接近4十万人了,总兵力则有7十余万人。

对比之下,刚刚完成改编和扩军红军只有1百2十万,同时要面对2十余万的同盟国军队,并且,协约国对于红军的物资供应也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红军能够武装并保障的部队实际上只有7十万,剩下的部队严重缺乏枪弹。

但再缺乏枪弹,孟什维克们也是占着俄罗斯最精华的土地,比西伯利亚和顿河的叛军要持久的多,而且,就算没有布尔什维克式的冲锋队,孟什维克利用工人苏维埃和资产阶级构建基层也比东方的军阀们靠谱多了。

而协约国也很清楚这件事,因此,在与孟什维克签订完条约后,就匆匆找上了中国,想趁着冬天给白军加强1波。

而中国自然是同意的,双方在此前已经谈好了几条内容,而现在局势更有利中国,自然要再加1点价。

第1,针对临时政府的行动,中国出兵也好,出物资也好,1切消耗协约国买单;

第2,俄国将布里亚特剩余领土割让给中国;

第3,将俄国在中亚的特殊权益转交中国;

第4,承认中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的《巴格达条约》。

第1条自然简单,中国不想花钱嘛,第2条则是将边界线从赤塔推到贝加尔湖东岸,为赤塔赢得1定的缓冲空间,这1点也双方在去年9月便已经谈好的,双方都能接受。

第3条,中国本来要求的是对中亚东部和南部势力范围的控制,但现在中国要讲界线推到里海东岸。

而最后1条则是后加的,《巴格达条约》是中国与奥斯曼帝国在1914年签订的1项租借协议,奥斯曼帝国将科威特等地的石油资源抵押给中国,用来购买军械,跟这件事没啥关系,纯粹是中国想借势让协约国承认,少费些口舌。

对于第3条,英国坚决不接受,法国和美国都表示了同意,法国在中亚也没啥利益,反倒是俄国还欠他1大笔钱,美国也差不多,对干涉旧大6感兴趣的只有1部分政客,而这部分政客与借钱给俄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