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章 阿酒对夫婿了解甚多(1 / 2)

加入书签

裴浅酒回去的时候,晏君知一盘棋还没结束呢。

“这么快?”晏君知心中一突,“别不是说不通吧?”

“若是失败了,我也没脸这么快回来见殿下。”裴浅酒淡淡道,“起码再拖几个时辰。”

晏君知:“少给孤耍贫嘴,到底怎么样?”

“我跟阿爹说,若是徐尚书主动笼络他,他会如何?阿爹答应卖徐尚书一个人情。”裴浅酒道。

晏君知秒懂:“孤会让徐攻玉有所行动。”

他看了一眼棋盘,走完最后一步,便起身离开了。

将死你感慨道:“殿下的棋艺真是叫人望尘莫及。”

“人都走了,别拍马屁了,收拾了吧。”裴浅酒挥挥手。

徐攻玉没有立即给裴世奇送拜帖,而是先去拜访了左相崔天行。等他给裴世奇送拜帖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了。

“这个徐攻玉,宴请还专门设在鹿鸣楼。”裴世奇好笑道,“生怕别人不知他的目的。”

果然,拜帖刚到裴世奇手里不久,消息就被送到皇帝龙书案前了。

“徐攻玉笼络崔天行朕可以理解,可他拉拢裴世奇做什么?”皇帝沉思,“莫非是二郎的意思?”

不过右相之位空悬也不是个办法,这

日朝会,皇帝便问起了此事:“诸位卿家,依你们看来,谁继任右相合适?”

崔天行出列道:“臣举荐吏部尚书徐大人。”

“哦?为何?”皇帝饶有兴致。

崔天行道:“《韩非子》有云: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比起于卒伍。徐大人乃是皇上登基开设恩科时的进士,在地方历任三县之县令、一府之府尹、一州之刺史,又在京城历任府尹、侍郎、尚书,政绩斐然、吏治清明,乃右相之不二人选。”

“崔卿所言有理。”皇帝微微颔首。

这时,御史大夫简从文忽然出列道:“臣以为户部尚书王大人更适合继任右相。”

“简卿又有何凭据?”皇帝问道。

简从文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王大人任户部尚书期间,国库充盈,百姓安乐,继任右相实至名归。”

“你说的也合情合理。”皇帝道,“这可叫朕为难了,徐卿也好,王卿也罢,都是朕的肱股之臣啊。”

晏君知毫不避嫌道:“臣以为徐大人更合简大人之说,徐大人任吏部尚书期间,百官各司其职、

井然有序,且吏部素有天阁之称,吏部尚书素有天官尚书之称,可见一斑。”

“嗯。”皇帝继续颔首,“你说的是不假,但你在吏部任职,不该避嫌么?”

晏君知道:“臣是举贤不避亲,不能因为臣在吏部任职,就埋没了徐大人的才能。再说了,臣和徐大人也没亲戚啊。”

皇帝:“……”就你嘴贫。

“楚国公可有要说的?”皇帝矛头调转,直冲裴世奇而去。

裴世奇道:“臣行伍出身,是个粗人,不懂其中的道理,不敢妄言。”

皇帝直接点破:“朕可是听说徐大人请你喝了不少酒啊。”

“寻常叙旧罢了。”裴世奇道。

皇帝深深看他一眼,没再深究。他只是确认一下裴世奇守不守本分罢了。如今看来,裴世奇还是头脑清醒的。

晏同归见此情形,手心汗都出来了。他似乎犯了战略性错误了,可此时再出言支持王恺,就显得刻意了。

他不开口,却有人开口了。

这人就是裴世珍:“皇上,臣也以为王大人更合适。王大人统管全国之财政,年年盈余,且调度三军粮草堪称神速,如此能力正是胜任右相的好人选啊。”

晏同归一颗心都提到

嗓子眼了,这个时候他来凑什么热闹?这不是把太子党放火上烤么?

谁料皇帝却道:“既如此,便擢户部尚书王恺为右相,其原有官职由户部左侍郎代之。”

晏同归错愕,随即心中狂喜:“果然还是长孙先生高瞻远瞩,是孤心急了。”

支持徐攻玉的人愣了愣,随即无奈一叹。徐攻玉本人虽然也惋惜,但很快就释然了。

皇帝道:“众卿可有异议?”

“皇上圣明,臣等无异议。”

退朝后,回到吏部署衙,徐攻玉便道:“下官无能,殿下恕罪。”

晏君知却意味深长道:“此时下定论为之尚早,徐大人,此事远远没有结束,且放宽心吧。”

徐攻玉神色一动,难不成还有转机?他想不通转机在哪。

晏君知却不再多说了。

徐攻玉只能按下疑虑,静候佳音。

裴世奇回到府中,便将结果与裴浅酒说了。

裴浅酒冷笑道:“这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