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长公主之名(捉虫)(2 / 2)

加入书签

及笄前扬名,便是很不坏的了。

却不知晓,姬桢如今已然有些名气了。

从她奉着皇帝的旨意,进书房与几位重臣说话的那一日起,臣僚们便对她很有些揣测。

原先哪里有皇帝议事,召个年幼的长公主进来听着的?慢说这公主是他的堂妹,便是女儿、亲妹,也没有这样的先例。

因此,他们初时还当,是因沈衍的嫡子在长公主身边做了内侍,皇帝才唤她进来套几句话。

不想长公主竟能与他们对答,甚至还险些给他们个难堪。

于是重臣们离宫之后,少不得与相熟的同僚说及此事。

如胡将军那样的莽汉,只说小娘子机灵胆大,三言两语,便诱使皇帝转了心意,答应不重重处罚陆穆,亦不兴兵讨伐摆贺部——若说他的想法,自然是能借此机会,将陆穆踩上一脚才好,可是谁知怎么回事,听了他们那些话,连他也觉着,这仗,不打是最好。至于陆穆,罚他一年薪俸,也很是差不多了。

而赵尚书欣喜于省下一大笔钱,于自家儿郎们面前,夸赞了陛下与长公主殿下皆是心地仁善、不忍磋磨百姓之人。只可恨某些奸佞小人好大喜功,竟然为扬名四海这样虚渺的东西,鼓励陛下随意兴兵,不顾百姓死活!苍天何时开眼,何不一道天雷,收此国贼!

国贼张绰丝毫没有被人厌憎的自觉,他或许也不在意谁人厌憎他——他夸长公主不愧是天家血脉,仁善□□,蕙质兰心,小小年岁竟能想出离间摆贺部的计谋来!慢说是小娘子,便是小郎君们,谁能在八岁时便想到这样的计策?

至于听闻他如此盛赞济海长公主的人,究竟是认定姬桢聪慧英明,还是认定这小娘子年岁不大便满腔坏水儿,张绰也不在意。

总归大家颜面上都是要夸赞公主的。

这三人平日在朝臣之中,皆有自己相熟的人,他们一番宣扬,姬桢便毫不知情地出了名。

她带着第一版刻印好的书,兴致勃勃入宫去找阿兄表功时,才知晓许多朝臣,竟已然知晓了济海长公主有一张利嘴……

她眉头紧蹙:“怎能说阿桢牙尖口利呢,这些老人家太也欺负人了。我分明说的都是道理,又不曾撒谎——‘能言善辩’这话,听着也像是说我强词夺理呢。”

皇帝翻动着她带来的书册,轻轻一笑:“胡说八道,‘能言善辩’与‘强词夺理’如何是一样的?朕若是同意你的说法,那便是能言善辩,朕若不同意,你还说个没完,那才是强词夺理。”

姬桢捂着嘴唇,差点儿笑出声来:“那下回,阿桢说话之前,先来问问阿兄同不同意。阿兄若是不同意阿桢的话啊,我就不说了。”

“倒是你机灵。”皇帝将草草翻过的两册书放在桌上,挪了目光去瞧瞧幼妹,“这两册书,是献给朕的?”

姬桢乖巧地点头:“是呢,沈二郎说,这两册书,在外头已然是绝版了。我那藏书楼上的人,特意将它们抄出来,才付梓开印的——莫非,阿兄想要原书么?”

“这倒是无妨,书是给人瞧的,但凡其内文句一致,新版旧版,于朕瞧来,没什么分别。”

“既然如此,此后我那里印出什么书来,都送阿兄一份。”姬桢挺挺下巴,极慷慨地宣称。

皇帝莞尔:“今日这样慷慨——说罢,想要什么赏赐?”

姬桢脸上一红,眼睫眨得宛如扑闪翅膀的春燕:“阿兄怎么这样说呢,瞧着便仿佛我是要讨赏,才来向阿兄献书似的……”

皇帝顺着她话音往下说:“原来阿桢是不要赏赐的?那便罢了罢。”

姬桢一噘嘴:“阿兄啊,若是慷慨悌慈的兄长,这会儿应当坚持要赏,容我三推三让,再不由分说地赐下好东西呢。”

“朕没那个功夫同你三推三让——只再问一遍,要赏赐不要?要什么赏赐?”

姬桢“啊呀”一声:“要,要的。阿兄给我那书坊,赐个御笔亲书的匾额罢!”

皇帝不笑了,看了她:“朕,给你亲书一张匾额,你好叫人挂在你那书坊门额上?”

“是啊,阿兄好英明,这么的,也好叫前来买书的士子们,沾沾御笔的福荫。是大好事呢阿兄。”

“你当朕是傻的不成,单为这御笔题写的匾额,你这书坊,便定会财源广进了。”

“阿兄不傻,才会答应我呢。”姬桢凑过去,小声道,“我不是还答应阿兄,出钱捐助修订律法的么?我那书坊里来的钱,是很有一些要给阿兄您用的,您半分不亏,是不是?就写几个字嘛……”

皇帝瞧着她满面娇憨,又瞧瞧那双手,一副他再不应允便要扯了他衣袖的兆头,终究屏不住笑了。

“谢善恩!研墨铺纸,朕给长公主写几个字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