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朝暮寒光 台榭悲凉(1 / 2)

加入书签

尚书案惊动全京城,一夜之间,兵部尚书府成为一座空屋,且不说府中大大小小三十余口人,就连仆人丫鬟俱都消失不见。

在皇城京畿,发生这种骇人听闻、匪夷所思的事情,官家圣上勃然大怒自可而知。

故皇上限开封府七日之内必要将此事查个清楚明白,特许在此期间开封府可以行一切方便,暂不处理其他事物。

如今,虽才过三日,但圣上已心急如焚,故传旨意特招包拯上朝秉事。

此时的皇宫内外俱已增加了设防,五步一亭十步一岗,森严可想。

包拯刚一落轿,等候在宫门外的大总管杨忠就快步上来催促了。

“咱的青天包大人啊,怎么才来,圣上都催了两遍了。”

包拯连忙起手行歉:“那劳烦公公速领包拯前去面圣。”

二人如脚下生风,胁下生翅,自是一番赶路。

仁宗皇帝素以好脾气著称,可说是千年来第一“仁”皇帝,此时却是黑脸一副。

他的黑脸与包拯不同,包拯是形黑,仁宗是意黑。

杨忠快步进殿禀报包拯已在外候旨觐见。

仁宗急宣。

“快让包卿上殿。”

听见包拯已到,丞相王芑甚是大松一口气,心里直是感叹:“圣上的怒火差点烤焦了我这把老骨头。”

一旁而立的太师庞吉则是轻哼,满脸不屑。

宋仁宗此时哪注意这些,见包拯一上殿就欲按规制跪拜行礼口呼万岁,忙制止道:“包卿免礼,速速与朕报告兵部尚书案的案情追查得如何?”

包拯心想果然,殿内除了八王爷千岁称病休养在府外,朝内重臣几乎到齐,可见圣上内心焦灼。

“启禀圣上,经过这三天的追查,开封府已经找出一些线索,发现此次案件恐与妖族有关。”

“妖族?”朝上众人顿时议论纷纷,大宋开国至此时,与妖族尚处于两不相犯之中,妖族从没有牵涉过如此朝廷大案。

宋仁宗眉目一横,怒斥道:“哼!这群孽畜已经开始按捺不住了吗,汉人大劫降临,他们这是迫不及待想要分一杯羹啊,真当我大宋人族无能!”

“圣上息怒!”庞太师急忙在旁劝说:“虽然劫数降临,但尚有许多年数,如今大宋气运正是如日之时,那妖族又何必急于一时沾染因果。”说着,斜眼瞟了一眼包拯继续道:“包大人说与妖族有关,可本太师却听说在尚书府并没有妖元力残留。”

包拯知道这位庞太师素来与自己不和,平时总是想方设法给自己施一些绊子。刚欲解释,一旁的王丞相已开先声。

“朝野上下俱知包大人向来沉稳,断案如神,既然说与妖族有关,定有实据。”

宋仁宗冷眼相看,虽说皇帝历来喜见大臣不和,好以从中斡旋,但此时心中懒得听这些朝堂争论。

“包卿,朕不管与妖族有无关系,朕要知道丁谓的下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兵部尚书这个职位掌有的机密无须朕多说。”

宋朝太/祖皇帝以兵变得位,虽说承接天命,但行事毕竟不正,所以立国之初便定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以文臣治国,军事大权一向只在皇帝自己手中紧握,朝中众臣对军事这方面也俱是讳莫如深。

如今一国兵部尚书离奇失踪,所牵扯的干系及可能带来的恐怖后果,宋仁宗安能不急若焚心。

“包拯明白!”

包拯一回到开封府,就忙召集公孙策商议。

“公孙先生,圣上对此案件已经快要忍耐不住,今日宣本府前去,隐约有责备之意。圣上之前所给的七天期限,如今看来恐怕难等,不知圣上为何如此焦灼?本府想我们势要更加抓紧追查丁尚书的踪迹。”

面对皇上心态的突然变化,公孙策也有点颇为不解,毕竟,他们这位皇上是出了名的好性情。不过,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或许.......是军队里有了什么变故。”

包拯两眼精光一闪,很是赞同:“丁谓是兵部尚书,掌有大量军机,此次失踪,军队想来必有动静,再者,能让圣上龙心如此焦灼的想必也只有军队。”

公孙策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测:“正是如此,学生也是突然想到了这一层。大人,展护卫一早就去了尚书府,寻找可能遗漏的残有妖元力。”

提到展昭,包拯的眼神里透出了些许不忍:“展护卫追踪线索两天两夜,赶回来报告后尚没有好好休息,就又去追查了,这几天着实辛苦他了。”

公孙策听了亦是赞同,但还是说了一些宽慰包拯的话:“大人放心,展护卫内力深厚,这些辛苦当还是熬得住的,等这件案子完结后,学生再写一张方子,让他调养一番,想是不碍事的。”

其实何止展昭,开封府一干人等的辛劳,包拯都是看在眼里。

老百姓们都敬称自己为包青天,其实若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