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九章 密诏的秘密(1 / 2)

加入书签

正当杨老爷子与其他人苦苦思索却怎么也想不通之际,家丁报,郭文逸跟杨纤施终于归来了。

“赶快请他们进来!”杨荣威喜出望外地喊道。

不一会儿,杨纤施和郭文逸走了进来。

不待他俩休息一下,杨荣威着急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们。郭文逸低头沉思不语。

杨纤施笑着说:“父亲,我看不如让屋中这几位回自己屋中细想,大家在外面都不要乱说话了,这几日,大家都该干啥就干啥,等到有什么想法了在来父亲的密室中商谈。”

杨老爷子刚才一直沉浸在猜测诗中有什么秘密,忘记周围还有几人在屋中坐着,此时恍然大悟,赶紧吩咐众人照办。

郭文逸回屋后将诗写下来,仔细观瞧,然后对杨纤施说:“萧瑀是隋炀帝萧皇后的弟弟。”“他曾任内史侍郎、国子祭酒等职,在隋亡后归唐,深受唐太宗李世民器重。”郭文逸顿了顿,眉头微皱,“可是这跟玉章有什么关系呢?”

杨纤施若有所思地说:“萧瑀的姐姐萧皇后八十岁死了,他随后三个月后,在七十七岁的时候也死了,太宗皇帝思念他而哀悼不已,但是萧瑀是死在了太宗前面,难道是高祖李渊对他有所吩咐?”

郭文逸点点头道:“有道理。但如今我们知道的线索太少了,我看,咱们必须先从这首诗中寻找一点儿答案。”

杨纤施微微皱眉努力思索着。

郭文逸又问道:“当时昭宗皇帝,给你密诏的时候,他有没有再交代给你别的什么事情。”

杨纤施努力回忆道:“当时,皇上匆匆忙忙从身上拿出这份密诏给我,只是对我说,赶快去找你,一切都在上面了。”

说完,二人又仔细查看从杨纤施内衣中取出的密诏,端详了半天,只见诏书最上面,有自高祖李渊开始直至昭宗的唐朝各代皇帝大印,只是在李治旁边有一个武曌的大印,诏书最下面写着:“着郭文逸,杨纤施,辅佐吾子李机领南诏雄兵恢复大唐帝业。”这行字上有一个血指印。

杨纤施一指血指印道:“这个血指印是皇上当时将自己的中指咬破,按在诏书上的。”

郭文逸有点惊讶,思考着说道:“这么多位皇帝的大印,密诏应该是历代皇帝秘密传下来的,我看也许咱们这半枚玉章的另一半应该是“世民大印”四字了。不对,如果是一枚大印平均分为两半,也应该是,纵向分开,右边是“李世民”左边是“之大印”,但是咱们现在拿的是“李和印”。看来,也许,这枚大印是三部分,“李和之,世和大,民和印这三部分。”

“文逸,如果分三部分,那咱们岂不是要再找两个地方,才能将这枚玉章凑齐。”

“也许是吧。”郭文逸忧郁的心情露在脸上。

“除此之外,还有南诏这个听起来就神秘而且又遥远的南方,还这对于咱们俩来说也是一个未知数。圣旨上面写着要前往南诏,但根本没有明确地指出具体的目的地在哪里。文逸,你说,咱俩到时候该怎么办。据说南诏境内地势复杂,山峦重叠,水多林茂,常有蛇虫猛兽出没。恐怕咱俩稍有疏忽,就可能遭遇不测。而且,那里人迹罕至,地处偏远,气候和咱们关中大不一样,林中瘴气弥漫,雾气蒙蒙,唉,到时候光凭咱俩可就太难了。”

“纤施,到时候,也许就不止咱们两个人去南诏,大家一起想办法总能找到的,你还是把密诏收起来吧。”说着郭文逸将密诏卷起递给杨纤施。

杨纤施正要接过密诏的时候。

郭文逸忽然说:“等一下,纤施。”只见郭源稚拿着密诏的一头拿到眼前仔细观看。

看了许久,郭文逸又用手掂量了掂量。说道:“纤施,我感觉这个密诏,比平常的圣旨要重许多,你看看。”

杨纤施说:“我以前也没有接触过圣旨,心里没数呀。”

郭文逸从深思中醒悟过来说:“对,想起来了。”杨纤施有点嗔怨的看着他。

郭文逸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又在眼前仔细的观察一番后,说:“纤施,你看这张密诏,我拿着这一头儿,那一头儿就下垂的很厉害,说明他比一般的诏书沉很多,我感觉它有夹层。”

说着,他把诏书拿到油灯处,又把灯芯拨大,油灯亮了起来,他把密诏摊开,仔仔细细地看起来。一会儿,他看见在诏书下面的边上,由于杨纤施将藏诏书的内衣贴在身上穿过,有一道隐隐约约的由于汗渍密诏,从而在诏书上形成一道细细的痕迹。

郭文逸说:“纤施,拿根针来。”

杨纤施找来一根针,递给郭文逸。

郭文逸小心翼翼地沿着那道痕迹划开,果然,里面露出一层薄薄的由极细密的金丝编织而成的一张黄金做的纸。

郭文逸轻轻抽出黄金纸,只见上面竟然是一幅地图!两人对视一眼,心中涌起一股惊喜。

地图上标有一些地点和路线,看起来像是通往某个秘密之地的指引。

“这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