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7章 温文尔雅“状元郎”vs美艳高贵“公主”(35)(1 / 2)

加入书签

帝王之尊,万人之上,什么都有,唯独把握不了自己的寿命,自然也就很难在这唯一的例外上看开。

就连开国皇帝那样英明的人,当初都有一段昏了头的时间。

还未建国时,他多次征战沙场,外伤内伤一大堆,身体也变得不好起来。

身上各种病痛堆积,寿命较之常人也短了一些。

未到晚年,岁月便如流沙般逝去地飞快,开国皇帝太不甘心,也开始追求虚无缥缈的延长寿命的办法。

为此,他的行为开始糊涂起来,发布的指令一道比一道离谱。

幸而那时有头脑清醒的朝臣在旁劝谏,他也不想一世英名折损于此,才于迷途中折返。

这点被特地记载在起居注里,以来警示后人。

但记载的事迹能不能起到警示效果,本就是看那对象接不接受。

当今皇帝不是明君,自觉从前被拘束得太久,解脱开后几乎就是为所欲为。

病过一场,觉得还未好好地享受完这一世,怕死怕到了极致,立刻便学着去追求长生不老之道。

开国皇帝想做的、未来得及做的以及做了一半被劝谏着取消的事情被他做了个遍。

比如,增加赋税充实国库以修建摘星楼,据说是能与仙人距离更近,沾染仙气增加寿命;

又比如,召集道士修炼长生不老丹药,收集各种名贵珍稀药材与材料,在里面投入的花费不知道多少。

为了填补其中的漏洞,镇守边关的军饷都被吞了不少,今年士兵过冬时的冬服都不知道能不能有二两棉花;

银钱便也罢了,更可怕的,是有些心术不正的道士,尽走歪门邪道,要的药引子千奇百怪。

或是初初及笄的处子血,或是阳年阳月阳日童子的额心肉……

皇帝为了自己性命一一照办,闹得城内人心惶惶,京城外也不安定。

这些事情里无一不是损伤国脉的行为,都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国家就会动荡不安。

这一点,朝堂上不少官员看得清楚。

可看得清楚有什么用,他们敢劝皇帝吗?

劝了,好一点的结果,皇帝不听劝谏,生气地大骂他一顿就勉强接过;

坏的结果,打板子贬官,摘了乌纱帽,有些甚至性命都难保,关键皇帝仍然不接受劝谏。

有太多血淋淋的先例,剩下的人哪敢再说话。

就算他们敢再劝,没有效果的劝谏又有什么用,不过是徒添伤亡。

倒是有能劝动且不会受到惩罚的人,谭符。

他在朝堂上活络那么多年,根基颇深,皇帝怎么都要给他两三分薄面的。

不管皇帝乐不乐意听到劝谏,只要他说了,那些恶劣的行为绝对会收敛一些。

但皇帝的所作所为正是谭符想看到的情景,顺着都来不及,怎么会去劝谏。

他不仅不劝,还在一边帮忙张罗,最近最受皇帝看重的几名道士都是他主动送上去的。

当然,谭符愿意这样做,还是因为他在里面捞了不少好处。

现在的大晋国,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活了很久,看着很是强盛。

随着时间流逝,最上面的枝叶开始只顾自己,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根部的营养越来越少,开始变得干枯。

底下又有蛀虫啃咬,外忧内患,不用太久,大树就会彻底倒塌。

柳槲心有救国之志,但她份量还不太够,在这方面是说不上话的,难免发愁担忧。

现在听元璟提起这令她忧思重重的事情,她就想不起之前疑惑的事情了。

一甩衣摆,在院中的石椅上坐下,双手捏成拳,带着些愤意在上面用力捶了一下。

“陛下怎么能抽取军饷,他明明知道,边关那么多的将士等着这批饷银。可惜我没有什么实权,不然……”

粗糙坚硬的石面很快将玉石般的指节磨红磨伤,她却因激烈的情绪感觉不到半分的疼痛。

见柳槲这般难受痛苦,元璟也不舒服,他略带些疼惜的目光从她发红受伤的指尖划过,低声安慰:

“柳槲,你解决不了这件事,这不怪你。你别将所有的罪责揽在自己身上。”

其实,眼前的情况,对元璟来说是有利的。

当今皇帝在以极快的速度失去民心与朝堂上百官的忠心,还有外患,那个位置已经不大稳当。

借着这个时机,正好是元璟推他下位的好机会。

他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了,就是还需要些时间与底牌,等待合适的时间,启动计划。

被元璟安慰,柳槲点点头,面上表情也没有半点松懈,神色中,生出了些对皇帝的不满与愤懑。

更多的,还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沮丧与泄气。

元璟沉默片刻,忽然手按住柳槲放在石桌上的拳头,郑重开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