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小试牛刀(1 / 2)
说好今天要犁地,刘二毛不跟着去镇上,郁知秋带着刘三河去。
她去镇上卖东西,怕顾不上刘百灵,就让刘百灵在刘家田埂上玩,有刘二毛在田里耕地时不时看着,应该不会有事。
每到逢集日,镇上格外热闹,郁知秋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心里莫名激动。
卖野果和草药不能长久,吃食生意要是能做起来,她便不焦愁了,那才是长久的生意。
背着背篓走到卖吃食的街道,郁知秋来来回回看了看,最后在一个生意不错的面摊旁放下背篓,跟卖面的老板娘嘀咕了一阵。
老板娘听郁知秋说完,脸上露出笑容点点头。
刘三河守在背篓前,等他娘回来,好奇地打听:“娘,你跟人说啥了?老板同意咱们在这里卖了吗?”
“同意了,我说我借她的地卖一个时辰东西,一个时辰付老板三文钱,不管卖不卖得出去都给钱。”郁知秋边说边洗手。
她还不知道橡子凉粉这东西有没有人吃过,万一没人吃过,她就是叫卖一天说不定也没人买。
单吃凉粉味道重,配粥配面最好,愿意在面摊上吃面,说明身上有钱。
吃饭的时候胃口好,尝到满意的味道,不会舍不得买。
刘三河心中忐忑,默默祈祷着今天带来的东西能卖出去,要是卖不出去还要倒给钱,他能心疼死。
郁知秋可不知道刘三河心里在心疼那三文钱,她忙着做东西给大伙试吃。
洗净手,捞出一块橡子凉粉,用刀划下一小块切成条放进碗里,拌上调料,含笑向吃面的客人推销。
不要钱的东西,客人闻到香味,忍不住夹上一筷。
嚯!入口麻辣鲜香,滋味浓郁,咬一口回弹劲道,口感出色。
“这是啥?还挺好吃的,多少钱一份?”人家免费送,客人不好意思多吃,索性问起郁知秋怎么卖。
“自家捣腾的凉粉,数量不多,吃个新鲜,一份三文钱,就用我手里的碗装,装得满满的。”郁知秋笑吟吟回答。
三文钱倒是不贵,客人点头要了一份,郁知秋弯着眼睛走回背篓旁,动作利索地拌凉粉。
没钱准备桌子板凳,郁知秋把橡子凉粉放在桶里,桶上放着一个干净的盆,盆里是几个土碗和调料,拌起来很方便。
爱吃辣的吃麻辣油,不爱吃辣的吃清油,郁知秋两种都有准备,一上午穿梭在面摊各个桌子上,忙个不停。
刘三河被她安排守在背篓旁,不许旁人接近,入口的东西,马虎不得,万一有人使坏,她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桶里最后剩下拳头大小的凉粉,郁知秋没卖,找面摊老板娘借了个碗,拌好请老板两口子吃。
和凉粉一同送去的还有五文钱,卖了一个半时辰,郁知秋打算付五文钱。
面摊老板娘接过钱,笑眯眯:“大嫂,这多不好意思,收你钱还吃你的东西。”
“一码归一码,钱是之前说好的,这碗凉粉是我谢谢妹子你的,妹子人大方爽利,给我行方便,我谢谢你是应该的。”郁知秋真心说道。
面摊老板娘摸摸被热气熏得发烫的脸:“一点小事,不值得大嫂这么夸,做生意不容易,我是吃过其中苦的。”
“我看大嫂是个能干人,那些客人吃你的东西吃得也开心,大嫂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借你吉言,大妹子,回头我还上你这里卖成不?这东西讲时令,卖不了多久,最多卖一旬。”郁知秋趁机跟面摊老板娘商量。
面摊老板娘看看自家男人,见他朝自己点头,笑着应下:“大嫂尽管来。”
得了准话,郁知秋肉眼可见高兴起来,背着变轻的背篓拉着刘三河回家。
想着刘二毛在家耕地辛苦,她割了一斤肉放背里。
回家的牛车上,郁知秋闷头算账,她心里大概有个数,卖了有三十多碗,一百文银子是有的。
想想家里还剩的橡子,郁知秋算了算,还能卖上三四天,每天抽空去山里捡一趟,估摸卖个十天没问题。
有牛耕地就是方便,一上午耕一亩地,中午郁知秋炒了肉丝,煮了南瓜汤,把剩下两条鱼炖了,也是一顿难得的好饭。
下午刘二毛继续耕地,郁知秋把孔氏送来的豇豆泡在水里,把虫子泡出来准备晒干豇豆。
菜园子没吃完的茄子也被摘了下来,去蒂切块,蒸一蒸拿出来放太阳底下晒着,
家里的菜园子不大,把茄子摘完也不过只晒了半簸箕,晒干后会更少。
晒好茄干和豇豆,郁知秋拔掉菜园子里的茄子杆扔在院子边晒干当柴火,有刘百灵和刘三河给她帮忙,看着事情多,其实并不累。
忙完这些,又到了磨橡子的时候,今天刘二毛没空,只能刘三河和郁知秋一块推磨。
大石磨重,推起来累人,郁知秋想起现代小磨盘,心里有了主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