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6第三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几天后,康熙的病总算好得差不多了。由于胤礽的存在,明明是在大战时期,康熙心疼他那宝贝儿子,在塞外这苦寒的地方,过的不好,太子爷的一切用度,均是他亲自过问,一切都是最好的……让太子爷顿感自己是来添乱的,看到康熙好得差不多,想要回去了,可是每每看到康熙那一天到晚,哪怕生病着,还是不停歇的忙碌着,又觉得心疼,不忍离去,矛盾非常,只好每天陪康熙用膳,适当时间提醒康熙要休息,其他时间就是到处瞎溜达,对什么都感兴趣,不是去马厩讨教怎么养马,就是跟两位传教士交流交流,而那两位传教士,也是十分诚恳为胤礽讲解他们的教义,倒是让胤礽觉得受益匪浅,明白了他们教的主要意义,同康熙一样觉得儒教和天主教具有共通之处。倒是从来不去同那些大臣接触,看见他们都躲的远远的。不是他不想帮康熙分担,只是这种时刻,他不想出风头,尤其是在军营重地,要知道,为君者,最重兵权;万事还是小心为上,而且前世这种时刻,他更多是在京城中处理政务,对前线的事,说知道也知道,可是也没那么真的在意过,他始终相信康熙可以做出最正确的决断,想比那些政务,在自己未曾完全掌权之时,他还是不想碰的,不想引起他的猜忌,反正康熙一天到晚都拿他当没长大的孩子一样,他也乐的高兴,被康熙护着。

太子爷正到处无聊的溜达着,却看见两位传教士,牵着马,马上还挂着行李,便上前问道:“两位先生,要走了吗”。

“是的,太子殿下,皇上的病已经好了,我们也要继续去完成我们来到贵国的使命,继续传教去了”两位传教士,行着他们国家的礼节:“这些日子,同太子交谈一番,我们更是获益良多”

胤礽倒是有点舍不得他们:“先生,客气了,我也同样受益匪浅,如此,就让我送两位先生一程吧”胤礽也不再多说什么,直接牵过一匹马,他原本打算溜达一会,就去给康熙请安的,可是康熙最近总算怪怪的,虽然对他还是一样的好,可是老是会盯着他发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如此,多谢太子殿下”。

一路上,三人不时的交谈一番,突然,胤礽在身上摸索了半天,掏出了一块玉佩给了洪若翰:“此番,多谢二位先生,治好我阿玛的病,我也没什么可以答谢你们的,小小心意你们收下吧”。

“太子爷,实在严重了,我们曾在贵国听到过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等深以为然,况且,皇上已经准许我们二人,在贵国境内传教,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等已是感激不尽,也怎能收太子殿下如此贵重的礼那”洪若翰摇头拒绝道。

贵重吗,太子爷看了那块玉半天,好像很一般啊,谁让康熙宠儿子宠的没边了,太子爷的东西一向是宫中最好的,这点太子爷也知道,所以他这辈子也收敛了很多,不止让凌普辞了内务府总管的位置,更把康熙给的东西,全部都收了起来,倒显得毓庆宫也不是那么奢华,自己身上更是除了康熙给的龙纹玉佩,和那把箫,还有一道平安符,什么也没了,朴素了很多,可是这不代表着他的眼光就低了,这一这块玉还是上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觉得好玩才放在身上的,看惯了好东西太多了,他觉得拿它送人,都很丢脸,可是他身上实在是没东西了,才拿它送人的。看了半天,他以为他们是嫌弃他的东西不好,他开始第一次觉得,何柱儿说的有道理了,早知道就带点值钱点的东西出门了。

不好意思的看了看他们:“我出来的急,没带什么东西,你们不肯接受,莫不是嫌弃我”其实他自己也觉得不好了,可是他实在没别的东西,他是真的很想谢谢他们,治好了康熙的病。

“太子爷,此话实在折煞我们了,只是无功不受禄啊”洪若翰。

“你们救了我阿玛就是最大的功了,这只是我身为人子想要诚心感谢你们的”太子爷很诚恳的递过了玉佩。

两位传教士,互相看了对方一眼,想胤礽行了个礼:“太子果然大善,我等感激不尽,如此,便多谢了”洪若翰接过了玉佩。

“天色不早了,我该回去了,便不多送了,两位一路顺风,有机会胤礽再向二位讨教”太子爷看他们收下了自己的礼物,很开心的抱拳道。

“多谢太子相送”两个人目送着胤礽骑着马匹离去。

于是,后来便有外国史书记载,皇太子长相清秀,身体健壮,在皇子中也是出类拔萃。皇太子的侍臣及朝廷大臣对他都评价甚高,人们深信他日后将像他的父皇那样,成为历代最著名的皇帝之一。此句源于(法)白晋《康熙大帝》,缘引《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太子爷恭恭敬敬的给康熙行礼,实在是因为康熙面无表情,让他都有点害怕,一般他对太子爷面无表情的时候,意味他的火大了。

其实原本太子爷打算回来后,打算去换件衣服,再去请安,可是还没进去了,远远就看见李德全站在那里,骂着那些人,一看见自己回来了,便迫不及待的拉着胤礽去找康熙,等到那时候,太子爷才想起来,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