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2章 市场调查(1 / 2)

加入书签

陈宛白离开之后,并没有立即回家,而是在镇上逛了起来。

天气有些冷,镇上没有那么热闹,只有少部分的行人来往,缩手跺脚,脚步匆忙,并不过多停留。

陈宛白紧了紧身上的棉衣,搓了搓手,呵了一口气,往西街走去,那是镇上最热闹的地方。

青石镇虽小,但因其靠近松山县,繁荣程度自是其他镇子所不能比的。

西街,顾名思义,位于镇子的西边。这里是商铺和市场的集中地,类似现代人所理解的商业中心。虽是冬日,街上依然有不少行人来来往往。

沿街两旁的小商铺林立,药铺、杂货铺等等一应俱全。铺子前的幌子随风轻轻摇摆,店门口小伙计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

人多,热闹,又热又闹。到了西街,陈宛白觉得都要比方才的东街要暖上几分。

虽不如春夏秋的喧嚣,但此时的西街也不冷清。

路上卖糖葫芦的小贩在街边吆喝,嘴里吐出来的热气飘渺若云,竹签上的红艳山楂在寒风中显得格外诱人。

几个孩童围在了小贩的身边,眼巴巴地望着。有的从怀里掏出了两个铜板买了一串糖葫芦,瞬间几个玩得好的小伙伴一拥而上,将他围在了中间。

街角处的包子铺里热气腾腾,空气中弥漫着新出锅的包子的香味,几个人站在店前排队,手里捧着热腾腾的包子啃得正欢。

穿过人流,陈宛白走到了一家“清雅茶馆”。茶馆门前挂着两盏红灯笼,灯笼在微风中微微摇曳。

中午时分,不是茶馆的繁忙时刻,故而门口的木门半掩着,门口也没有迎客的小伙计。

透过半开的门,可以看到里面的布置。几张木制的桌椅整齐地摆放着,桌上摆着陶瓷的茶壶和茶杯,墙上挂着几幅简单的山水画。

陈宛白站在门前,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推开门走了进去。

进入茶馆后,她看到里面的布置还挺雅致。

角落里有一盆梅花盆景,红梅傲雪绽放,为整个茶馆增添了一丝生机。一个小巧的竹编屏风,将茶馆分隔成几个小雅间,屏风的后头还坐着几个客人,正在聊天,袅袅热气腾腾而起。

这时,一个身穿青布长衫的小伙计从后堂走了出来,看到陈宛白,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快步走到她的面前。

“客官,您是找人还是喝茶?”小伙计礼貌地问道。

这会儿是饭点不是茶点,且陈宛白一个小姑娘,怎么看都不像是来喝茶的。

“喝茶。”陈宛白笑着回答。

小伙计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将陈宛白带到一个屏风后的靠窗的位置,示意她坐下。

“您坐,您想喝点什么茶?”

“有什么推荐的吗?”陈宛白微笑着问。

小伙计不动声色地快速扫了一眼陈宛白,思索片刻,答道:“我们有六安瓜片、泥片、绿英、白露,都是七十文一壶。”

好贵,她喝不起。

这是陈宛白内心的第一想法,她看着像是那般有钱的人?她可没错过小伙计打量的眼神。

“有没有稍微便宜一点的?”陈宛白也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直截了当地问了。

小伙计又愣了一下,倒也没有半点嫌弃,依旧露出了热情地笑容:“我们还有几种普通茶,价格也不高。有普通的绿茶,每壶五文钱,还有普通的红茶,八文钱一壶。要是喜欢香浓的,可以尝尝青茶,每壶十文钱。”

青茶,又称乌龙茶,半发酵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青茶种类众多,比如武夷岩茶(如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等。

陈宛白想了想,这种连名字都没有的,又是这种价格,多半是一些散茶,不会好到哪里去。

但她也没钱挑剔。

“那就来一壶青茶吧。”

小伙计点点头记下,“您还有其他的需要吗?”

“那都有些什么点心?”

这才是她来的关键所在,她需要了解一下市场。

小伙计依旧笑着回道:“我们这儿有些简单的点心,像是红枣糕、桂花糕、白糖糕、花生酥,不知您想要哪种?”

“卖价几何?”

“红枣糕、花生酥每碟十文钱、桂花糕十二文钱、白糖糕十四文钱。”

“可以拼盘吗?”

小伙计再次愣了愣,他迎来送往众多客人,还是头一回听到这样的问题。

“没有就算了,红枣糕、桂花糕各来一碟。”陈宛白见小伙计一脸为难,率先开口了。

红枣和桂花,都是用花果制作,与山药糕做法大概相似,可以一尝。她不爱花生的味道,尝不出来。白糖糕就是米粉和白糖混合发酵后蒸制而成,没必要尝。

小伙计赶忙应道:“好嘞,客官您稍等,点心茶水马上就来。”

陈宛白坐在靠窗的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