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县丞瞑目(1 / 2)
战争即将落幕,赵云欲继续追击,却被袁武阻拦。
“穷寇莫追,这些残兵败将无关紧要。”
“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赵云闻令回军,与众人一同抓捕这些黄巾乱军。
安定比破坏更加重要,也更加脆弱。
相较那些黑山军贼首,袁武更为在意的,是兖州的黑山叛军。
这些黑山贼一旦逃窜入山林,便会四处抢掠,必为日后治理兖州徒增诸多烦扰。
当今天下大乱,局势动荡不安,袁武可没想过如曹操一般,耗费四五年来平定小小的兖州。
有此时间,夺取青州,筹谋冀州,岂不比剿匪更为有利。
袁军骑兵凭借马力逐渐将黑山军围困,开始收俘虏。
“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收俘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足足耗费两个时辰,这些黑山贼寇方才被控制。
此时,袁武方才有暇接见城中守军。
只见一名甲胄满是鲜血的中年男子,引领着一群甲胄破碎之人来到袁武跟前。
“儒生陈宫,率领武阳县众人拜见袁将军。”
“儒生?你并非此县县令?”
袁武面露疑惑之态。
“此县县令听闻黄巾来袭,早已弃城逃往他处。”
“在下原是中牟县县令,后来弃官归乡。承蒙县中厚望,得以白丁之身,带领众人守护县城。”
“此事怨我,是我连累了宫台。”
曹操低头,将往昔之事道出。
“原来如此。”
袁武眼中闪过一道亮光,随后详询县内情形。
“那县令受朝廷器重,本应守土有责,可他弃印而逃,弃全城百姓于不顾,辜负朝廷信任,有负百姓期望,实乃大错。”
“若他安顿好全城,自行逃离也罢,可他不顾百姓安危,此乃过错中的过错。
我代我父,兖州牧袁绍通缉此人,通传兖州官员,但凡发现那名逃犯者,务必缉拿归案。”
“另外,武阳县县丞守城有功,为国捐躯,为他和此次守城的将士们建立祠堂,以彰其功绩。
陈宫台守城有功,暂代武阳县县令一职,待我父亲归来,再行封赏。”
“多谢将军。”
陈宫等武阳县人纷纷展露感激之情。
不单单是因袁武让陈宫再度出仕,更为重要的是对死去的武阳老县丞,以及一众为守城战死的百姓予以封赏。
这一役,武阳县损失惨重,几乎家家披麻衣,户户皆戴孝。
整个县城的人,皆沉浸于一种悲伤之中。
但无奈,生活仍要继续,武阳县的事务尚未处理完毕。
活着的人归家歇息,而后袁武命人熬制姜汤,为每一位经历过大战的人送去。
并吩咐武阳县中的妇女,务必让参战的士卒喝下后方可入睡。
众人虽不明所以,但依旧照办。少州牧大人如此吩咐,定有其道理。
陈宫等人暗搓搓猜想,以为是袁家的家传学问,未再多问。
实则,此乃现代医学之理。
一场战争过后,士卒大多极为疲惫,此时身体抵抗力会降至低谷。
尤其是武阳县中的士卒,历经身体一个又一个极限,早已对身体造成极大损害,身体抵抗力降低到极限。
尤其是身处战场,这般尸体遍地、布满无数细菌之所。
稍有疏忽,城中便会瘟疫横行。
届时不仅这些士卒,整个兖州都将遭受极大危害。
武阳县中,一些妇女在熬煮热汤,供县里的士卒洗漱,另一些人则开始处理城下尸体。
本县之人则拉回各家掩埋,黑山军则挖大坑,寻地方焚烧。
老县丞身为一县重要人物,辨识度颇高,很快被人寻出。
“是老大人,是老大人。”
陈宫掩面哭泣,冲向老县丞。
袁武目光扫过,只见一张苍老面容下,瞪着一双死不瞑目的眼睛,其干瘦僵硬的手中紧紧抓着两名黄巾士卒的衣领。
即便身死,老者亦未曾放松手掌。
袁武不禁感慨:“真义士也!”
说着便抚过老县丞眼睛,却未能将其合上。
又接连尝试两次,均未成功。
陈宫哭诉道:
“老大人,援军已至,县城得以保住,县中孩子仍在,未来尚存,您可以安心去了。”
陈宫言罢,再次抚过老县丞眼角。
这一回,其眼角竟神奇地闭上。
“啊!”
袁武嘴巴微张,心中大为震撼。
出身唯物主义的他,向来不信这些迷信之事。
可自从穿越而来,意志有所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