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章 袁武拔剑对孙坚(1 / 2)

加入书签

想到未来袁绍被诸侯围攻而死,他兵败南逃投靠叔叔袁术袁公路一路上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领着一群溃将口渴万分,想要喝蜜水,最终喝不到,渴死在路上。

袁武狠狠摇了摇头。

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

这玉玺后期能占据大义,但前期还真不是个好东西。

还好,有孙坚这个好心人收下玉玺然后他就死了。

后来孙策把传国玉玺交给袁术然后袁术也死了。

这是一个让人在前期暴毙,后期锦上添花的玩意儿。

想到这里,袁武怜悯看了眼孙坚。

这傻孩子,你不会真以为,老刘氓能成为汉高祖,是传国玉玺的功劳吧?

不会吧,不会吧!

孙坚“???”

这个眼神,为何让我感到侮辱。

是错觉?

两人结伴来走进联军大营,刚一进去便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只见袁绍坐在主位,其左边则是一名与袁绍模样相似的中年男人。

见此情景袁武哪里还不知道是谁来了,当即恭恭敬敬行礼。

“武见过父亲,见过叔父。”

“免礼x2。”

袁武站在两人身旁,很自觉充当其护卫角色。

两人没有开口,可能是在等待什么,袁武便默默听着诸侯们议论。

“哎,这雒阳居然成为如此模样,可怜我大汉三百年的国都。”

“兴祖公悲壮,不愧是真丈夫,楚国有屈原,而我大汉有兴祖,以及十八士子。”

“哎,怎么会这样,皇帝被迫迁都,我大汉的威严何在啊。”

“雒阳被毁,天下又该何去何从”

诸侯们七嘴八舌,一个个都担心着天下大事。

本来诸侯们虽然人多混杂,许多人心怀各自利益,但大多数人还是感恩大汉,愿意听从大汉吩咐。

可当大家看到雒阳这一片废墟以后,哪怕是忠于大汉的诸侯,此刻也不由摇头,同时预感到一件事。

大汉将亡,天下将乱。

这一次关东与关西大战已经来到结尾,现在局势已经逐步明朗。

算是两败俱伤,大家都是失败者。

关东联军方面,

耗费无数钱粮人口,征战大半年,得到的却是一座废墟。

西凉军方面,

董卓为避开关东诸侯们的锋芒,从战术上讲,那是大大的胜利。

毕竟以前需要分兵镇守雒阳东南北三方来敌,大概需要分出六支兵马镇守六座城池,不仅兵力分散,还拖垮后勤。

更为重要的是,雒阳虽然天下之中,但极度依靠关东供养。

如今关东起义,粮道不顺,哪怕是中立诸侯也难以把粮草运送至雒阳首都,更是加重雒阳粮草负担。

但若是迁都长安,虎踞关中之地,则有六大平原之一的关中平原来供养。

则只需要向东镇守潼关,防御关东来人。

向南镇守武关,抵御南方诸侯北上。

原先需要分兵六处甚至八处,现在只需要分兵两处。

兵力集中不说,且关隘靠近长安,运送粮食损耗大大减小,可谓是绝佳的一步妙棋。

可惜,董卓也是这么认为的。

从思想上,认知上,董卓还是一名西凉武将,或者是统兵主帅。

作为势力军阀,作为一方诸侯,董卓显然极不合格。

从雒阳迁都长安,就相当于天子被诸侯打到迁都。

这意味着天子威望大大减弱,位格从天子降为诸侯,丧失统治天下的权柄。

之前,董卓虽然引起关东诸侯反叛,但毕竟只是十八路诸侯。

如果严格划分诸侯,最低职位为太守,最少拥有一郡兵马大权,行政大权来讲。

曹操这种寄人篱下,只有兵马的人根本不算诸侯。

严格意义上天下仅有十三路诸侯反对董卓,其余诸侯大都在观望,保持中立态度。

如今董卓迁都长安,法理性大大减弱,直接丧失对天下的控制权。

地方诸侯们听到朝廷命令对自己有令,便会听从。

无利,便弃之如履。

长安朝廷再也不能像雒阳朝廷一样,直接对地方派遣官员。

董卓这一张底牌天子,失去他本该拥有的权柄。

众诸侯议论很久,纷纷表达自己对大汉天下的担忧。

不过,其中刘姓皇族,尤其是刘岱,虽然隐藏的很好,但袁武还是从他脸上捕捉出一丝喜色。

袁武暗暗摇头。

又一个痴心妄想的脑残,要是抛开其皇室大支脉的身份,这刘岱充其量也就是个郡守之资。

良久,孙坚脸上露出不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