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实践经验(1 / 2)

加入书签

提到这个话题,几人的情绪不免有些低落。其实这也是这时候出国的人很经常会面对的情况。在国内的时候即使听说,也不会有这么强烈的认识。

就像那天陆宇浩到了超级市场的时候,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架所发出的感慨一样,这种物质生活上的极大的对比,很多时候对于人的意志上的打击是巨大的。

别说他们这样的普通学生了,就是之前某国领导人来美国访问的时候,看到这样富足的物质生活,也不免对于自己的能力产生的怀疑。

不过吴晓晓显然不在此列,这是因为在她生活的末世,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无可比拟的强大存在。即使末世的时候,社会秩序一度崩坏,中国也是从这种无序之中最快恢复的国家。

她在末世的时候,早就已经深刻意识到藏在民族血脉之中的那种自强自立的生生不息之魂,是带着他们所有人不断向前的强大的动力。

比起末世所面临的那些巨大的变化的动荡,现在这种物质生活上的小小不足,在她看来根本不重要。他们很快就可以赶上。

“所以说明美国的技术的确有他了不起的地方。我们搞农业的,就要好好学习他们的

这些技术,把我们的农业也搞上去,让所有的人都吃饱饭。”

吴晓晓轻快地声音打破了刚刚的沉闷,她的话明明没说得怎么激昂,但是却扫开了几人心中的阴云。是啊,我们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我们现在物质生产不足,所以大家的物资供应那么紧巴巴的。那正是我们应该努力发展,把我们的技术搞得越来越好的时候啊。

这么一想,几个人的情绪又高起来。开始讨论明天去看哪些大公司推出的新设备。

楚天平本来是想着前三天的学术报告是重点,后面这三天的设备介绍没什么重要的。但是这会儿听吴晓晓他们讨论的热烈,又联想到吴晓晓下午说的内容,他也用心地听起来。

“对了,吴晓晓,下午那会儿你说,你之前不在农机厂干过。你才多大啊?”

不怪楚天平好奇,外国人看中国人都觉得面嫩,个个看起来都好像十几岁,所以觉得可能吴晓晓也就是脸嫩,是已经工作了才来读书的。

这种情况在国外也很常见,高中毕业之后,工作了几年,才攒够了学费,或者是才想要再读大学,才会再申请学校来读书。

所以国外说到大一新生,还别真以为人

家就年纪很小。

但是楚天平看得出来,吴晓晓这个样子,真就是只有十几岁吧,已经在工厂上过班了?

“十八岁啊。那会儿镇上的农机厂到我们村里面调人过去帮忙,我们好几十个人都去了的。”吴晓晓把在农机厂做了些什么简短地说了说。

陆宇浩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所以是那个时候陆教授认识你的?”

“是的,早些时候就是我知道有两位很有学问的老先生在我们村蹲牛棚,但是并不认识。到了农机厂,陆爷爷给了我很多指点。我画图也是那个时候跟他学的。”

吴晓晓简略地答到,至于她之前巧合救过陆爷爷,他们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认识,还有她的画图并不完全是学自陆爷爷,这些细节就不用讲了。

但光是这样,就已经够让陆宇浩和楚天平他们惊讶的了。吴晓晓的运气也太好了吧。不过也不能说是运气好,更重要的是她有这个实力,所以才能在农机厂那么短的时间里,不但被陆教授赏识,而且还积累了这么多实践经验。

楚天平也被吴晓晓说得心动:“你说我是不是也应该找个公司实习一阵子?积累一些实践经验,可以帮助我后面的课

题?”

他现在不是和公司没接触,但是主要是公司那边和导师谈好了研究方向,然后给他们拨一些经费,然后他们就按照导师的想法自己闷头做,他自己有时候也能觉得,做的东西不是特别接地气。

所以今天听到吴晓晓在回答比尔的问题时候,能够那么迅速地就说起自己之前农机厂的经历,答完了之后比尔他们也没能再就着这个问题刁难,楚天平就开始琢磨了。到了工厂里面,是不是对于自己日后的研究会有帮助。

这个问题,陈老师是很有发言权的:“小楚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很对。不过也要注意,到了公司里面不要也还只是坐办公室,那和你们在实验室,又有什么差别呢?只有真正的到车间去,去生产现场去,到农田里面去,才能接触到最实际的东西。”

陈老师说起他们之前在农机厂的工作。这一点连陆宇浩他们之前也不知道。不同于陆教授当时是去蹲了牛棚,在之前学校课程不能正常开展的时候,像陈老师他们这些青年老师有不少是被安排去了工厂的。

虽然对于这些看国内研究的停滞,陈老师说起来也有些叹息。但是对于在工厂的生活,他却

觉得给了自己很大的收获。就像这次回到学校之后,能这么快就可以继续开展研究,也得益于他们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