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 新一代话事人(1 / 2)

加入书签

第111章新一代话事人

吃饭时,张父跟大家说了个事,张家祠堂经过重新修缮,已经修好,要搞一次宴席,每家可以去两个人。

“你们谁跟我去?”张父问道。

张家祠堂修缮,是从半年前就开始了的。那时候,他们家还凑了几百块,一个张家人一百元。

他们的祠堂不在本村内,甚至不在本市。

所以,他们祭祖都是在家门口祷告,请老祖宗到家里来吃的。除非是大型祭祖活动,否则很少去祠堂。

张耀华长这么大,也就去过三次而已。

“阿公也去?”张耀威问道。

张父点头:“你阿公肯定要去的。”

除了老爷子,村里还有五个姓张的老头也一起去。尤其是他们伯公,属于他们村张姓人的权威人物。

“肯定是大哥去呀!”张耀威又说。

这种事,一般都是家中长子长孙去的。

在中国,长子长孙肩上的责任很重,一些大事都只能由长子、长孙去做。比如给去世的长辈捧灵牌等等,其他小的没资格。

他们阿婆去世的时候,大伯都不能捧灵牌,而是张耀华这个长孙做的。

那时候,张耀华还小,怕极了。即便知道那是自己阿婆,但还是好几晚惊醒。

张耀华问:“什么时候去?”

“明天,今天你阿公他们准备点东西。这次去,听说还要修订族谱,到时候伱好好看一下,我们家的有没有弄错。”张父说道。

他也是打算让大儿子一起去的,更有文化一点。

族谱可不能搞错呀!对大家很重要。一旦乱了,以后直系祖宗是谁都不清楚,不是闹笑话吗?

有句老话说:女子不入谱!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是不能入本姓族谱的,只能记入丈夫姓族谱,只记姓,不记名,比如“郑氏”、“王氏”,信息量极少,且不体现在世系图中。

但现在,有些姓氏的规矩改了,女孩子也能写入族谱,只是同样只有一个名字,信息量很少,嫁出去的,就标注(已嫁),就没有下文了。

还有种情况,某位女孩子非常优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那肯定另当别论,比如拿奥运冠军等等,必须大书特书呀!

“行,我不用准备什么吗?”

“不用,你阿公会吩咐的。”

顺便,还要把一些规矩教给大儿子。如今,好多年轻一辈都不知道其中的规矩,要怎么做等等,是得言传身教的。

吃过饭之后,张耀华也跟在阿公的身边,学习点东西。

第二天,大家集合,张耀华没有开车,因为大伯公已经安排好,请了一辆大巴车,大家一起坐大巴车前往。

“阿华来啦?坐这里。”大伯公招呼道。

张耀华坐过去,笑道:“大伯公,您这身体硬朗呀!杠杠的。”

“老咯!不行了。你呀!以前总不挨家,想让你跟着去都没空。”

他老早就想让张耀华跟去了。

毕竟不管怎么看,张耀华都是这一代最优秀的那个,必定是他们村张姓人这一代的领军人,得扛起大旗呀!

“以后有空了。”

“嗯!有空就好。阿诚,你们以后得听他的。”说着,大伯公开始明确表态,要让张耀华做接班人。

宗族就这样,要抱团,还要确定核心人。

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不被外人欺负。而核心人物,最好要能带领整个宗族繁荣昌盛的。很明显,张耀华就符合条件。

大伯公的做法,也有意让张耀华以后多照顾村里的张姓人。

在南方,宗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人脉关系。族中有一个人发达,往往会拉一把族中的其他人。

阿诚是大伯公的长孙,年龄比张耀华还大。

原本大家都以为,大伯公会让阿诚来做话事人的。所以听到他这话,在场的人都颇为意外,但很快又释然。

论能力,张耀华明显更适合当这一代的领军人。

所有人都看向阿诚。

阿诚笑道:“阿华,我还是服的。”

最高兴的,无疑就是张耀华的阿公。

张耀华岂能不明白大伯公的用意?他苦笑道:“我们还是听诚哥的吧!他做事公正,我也服。”

大伯公摇头:“不一样,你要嫌麻烦,一些杂事让你诚哥去做就行。你们呀!要互相扶持。”

他态度坚决,必须要把张耀华摁在那位置一样。

从张耀华最近的运势来看,他们村张家人能不能转运,就看张耀华的了。

“阿华,听你大伯公的。”张耀华的大伯开口道。

他也希望侄子当那个话事人,虽然谈不上什么权力,但有时候那层身份真的很有用。比如族里的一些刺头,是不敢炸刺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