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6章 二十平米(1 / 2)

加入书签

虽说这茅屋不打算居住很久,但若是增加少量工作便可让它保存得更久一些,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稍稍篾过的小竹条的韧性比用作龙骨的竹条韧性更强,也更加容易编制。

等把这些小竹条破好并且轻篾好之后,晓月就还是按照先前的法子,以一上一下的方式,将这些小竹条编入架子中。

经过一番努力后,这原本只是一个四方形的架子在晓月的努力下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四方形的竹扁子。

虽然不像家里的竹扁子一样有包边,也不像家里的竹扁子一样所用之竹都是经过深篾的,但是,这竹扁子胜在巨大。

长度约莫有三米,宽度也约莫有三米。

山里的竹子年岁久远,晓月所用的竹子都是一些较为高大的老竹子。

不然的话,换做一些新竹子是断然做不出这样巨型的竹扁子的。

做好这一个竹扁子后,晓月又紧锣密鼓的去制作第二个竹扁子。

第二个竹扁子的制作方法跟第一个竹扁子的制作方法一模一样。

因为熟能生巧的缘故,第二个竹扁子的制作时间稍微快了一些。

看着几乎一模一样的两个巨型竹扁子,晓月颇为满意。

揉了揉饥肠辘辘的肚子,顾不上伤痕累累的一双手,便赶紧去做午饭。

午饭后,晓月也不午休了,继续干活。

上午做了两个巨型竹扁子,下午就将茅草捆绑到竹扁子外侧。

所谓的竹扁子外侧,其实就是竹条外侧。

在编制竹扁子的时候,晓月将竹条的外侧统一朝一个方向。

竹条的外侧比内侧更为牢固,更适合做‘外墙’。

而茅草则正是要捆绑在竹扁子的‘外墙’上。

竹扁子虽然已经十分紧密了,但想要起到彻底防雨的作用,还得再绑上一层茅草。

晓月先将茅草分成两堆,然后再将它们用藤蔓一扎一扎的捆扎起来。

之后,将这些捆扎牢固的茅草又一扎一扎的用蔑好的竹片做绑带,绑到巨型竹扁子上。

这茅草的捆绑也有讲究,不能随意捆绑,得像排布瓦片一样捆绑。

得让高一排的茅草压着低一排的茅草。

这样一来,雨水才不会倒灌进茅屋内。

从正午十二点开始忙活,一直忙活到下午三点钟,才总算将所有茅草都捆绑到了两个竹扁子上。

现在,这两面厚实的竹扁子就算是完工了。

接下来,晓月就去早先整好的地面挖坑。

这地面的面积约莫二十个平米左右。

上面的杂草灌木一类植物早就被晓月挖掉了。

而且还用石头围起来填入不少泥土沙石敲实。

乍一看,这个高出地表的地面就跟一个小平台差不多。

长度约莫有六七米,宽度则正好跟竹扁子的长度一样,都是三米。

晓月先在小平台的四个边角处各挖了一个坑。

然后又在两条长边中间位置各挖一个坑。

挖好这六个坑后,就往四个角坑内分别竖着埋入一根长度约莫为一米左右的木头。

埋入半米深,留出半米在地面。

埋好这四根,又去扛来两根长度约莫两米多的的木头。

在这两根长木头顶部用砍柴刀砍出一个凹槽来,之后就分别埋入剩下的两个边坑内。

依旧埋入半米深,留下约莫不足两米的长度在地面上。

之后,找一根相对来说细一些,也轻一些的木头做横梁。

横梁得放到两根高木头桩子上。

好在这高木头桩子高度不算太高,不足二米,估计也就是一米七八左右。

晓月本身不算矮,只要往高木头旁边放两个石头然后踩上去伸直胳膊即可摸到高木头顶部。

如此,晓月就将找来的小木头一端先放在高木头上。

这高木头在埋入地里之前就弄了凹槽,将小木头放上去后,稍稍用藤蔓固定一下便不会轻易脱落。

等小木头两端都放置到高木头上了,再拆掉原先的藤蔓重新进行紧密的捆绑。

凡是用到藤曼捆绑的地方,晓月必定会用砍柴刀砍出一些凹痕来以增加藤曼与木头或竹子间的摩擦力。

小木头的长度约莫有三米五左右,两头都放到高木头上后还能往外延伸出一二十公分的长度。

这个时候,晓月就在小木头的两端分别捆绑一根又粗又韧的藤蔓,将小木头两个顶端分别与立着的高木头拉捆起来,形成一个简易的三角形。

如此,这横梁就算是固定好了。

之后,还得另外找六根长度不少于三米的小木头做支撑竹扁子的龙骨,分别靠在横梁两侧。

顶端与横梁固定,底端则抵在平台左右两侧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