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3章 布局(下)(2 / 2)

加入书签

的,62年在江西农场干活时,被召回来,带着两岁的儿子。那时整个9003实验基地内,只安排进一些钳工、搞精密机械加工的师傅、转业军人和系里的学生。

谁懂光刻机?

苏联专家全走了。

不照样是玩命钻研,闷头捯饬出来的?

既然别人能从无到有,他老陈沿着基础更进一步,有何不能?

当年搞核聚变时,脑袋系在裤腰带上他都没怂过。研究光刻机至少不要命吧?

李建昆要知道他心头所想,肯定得感慨一句“老陈啊老陈,你可算找到你的路了”。

他伸出手,啪地一声,与老陈握在一起。

“一言为定!”

此事就这样定下。

随后,两人又商量起建设“中关村科技大楼”,以及筹备公司的事。

上次合作赚到款项二百八十万,建栋大楼不成问题,还能建得非常不错。

两人全拿出来,二一添作五,成立“华夏硅谷公司”,各占50股权。

该说不说,这事李建昆全沾老陈的光,否则凭他自个,想在1981年搞民营企业?

那纯纯属于想屁吃!

公司未来的发展模式很简单,不需要太多管理。陈春仙领衔光刻机的研发,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项目,也是公司的“亲儿子”。

另外,公司会吸纳有志搞科技扩散的研究人员进来,当然项目会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供试验场地、设备和资金支持,等成果落地,像上次一样,进行招商竞拍,所得收益,公司与研究方团队按照协议分成。

李建昆和陈春仙不分高下,同为总经理。

大楼打算明天开春动工,找中建局承建——正值经济萎靡,他们估计也没啥活。其他事宜同时开展。

这一商量,直到傍晚,老陈留在这里吃了顿饭,心情很不错,小酌二两,干掉两大碗米饭。

给他送出院门后,转身回来时,李建昆在寒风嗖嗖的小院里,杵了会,抬头望向冰窟般的天空,喃喃道:“钱呐钱……”

说服老陈合作,可属实算不上容易,真真的耗时一整年。万一光刻机研发项目搞起来,资金却接不上茬,老陈撂摊子——他显然做得出。

那叫一个前功尽弃。

看来从明年起,他得抓紧搞钱的节奏了。

今天是1981年,12月,31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