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六十六章 新项目计划(1 / 2)

加入书签

浦城厂的厂区要比榆城、宁城的厂区面积都要大。浦城厂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华亿公司的厂区,目前建了一栋两层的小楼,作为办公楼,另外建了一座一层的车间,但是不进行生产,而是作为研发试验基地。

另外一部分才是亿兴食品厂,面积要比华亿公司那边大得多,目前只建了两座一层的厂房,还有一座仓库,包括办公室、食堂等其他配套用房,目前都放在华亿公司那边,反正两家公司紧挨在一起。

当然,后面亿兴食品厂会继续建厂房和生产车间,以及相应的配套用房。

六月六日,华亿公司和亿兴食品厂成功举办了开业和剪彩仪式,到场的有浦兴公司、浦兴开发区,乃至浦兴区的领导。

亿兴食品拿到的第一笔订单是10万美金,这放在当下也算个不小的数字了,浦兴区这边还是比较重视的。

“周总是港城人?”中午吃饭的时候,出席仪式的副区长陈实基笑着问周易。

周易摇了摇头:“惭愧,我还没有去过香港,不过对那边的情况还算熟悉。”

“这样啊,那现在亿兴食品已经投产了,华亿公司这边,后续

发展还有什么更多的计划吗?”陈实基笑着问道。

亿兴食品是以三来一补的业务申办的,华亿公司则是亿兴食品的投资方,却没有具体业务,所以陈实基也比较关注,希望华亿公司进一步投资。

华亿公司其实就是周易在港城注册的港城华亿集团在内地的公司,就是个空壳,现在手上也没有什么资金。

周易想了想道:“华亿公司也在计划一些新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准备放在浦城的就是国际市场卖得非常好的膨化食品,薯片。”

“薯片?国际上卖得非常好?”陈实基顿时来了兴趣。

周易点了点头:“是的,不过我们还在跟几个欧美的品牌谈代工,不一定谈得成,我们也打算做自己的品牌,但暂时还无法跟这些大品牌竞争,另外我们也考虑能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通过在国内销售的方法,积累经验和技术,然后慢慢打败那些国际品牌,让我们的产品进入到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创汇。”

陈实基沉吟了一下,没有立刻说话。

目前,国内对外商投资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虽然不会要求限制外资企业的规模、雇工等,但是对

外资企业的经营范围还是有限制,譬如最受欢迎的就是三来一补,或者出口企业,因为可以创汇。

另外就是可以带来先进技术的,尤其是可以进行技术转让的企业。

也有一些正常内销的企业,但基本上也要求技术先进,投资或合资基本上都有一条,就是生产经营二十年以后,厂子就归中方所有。

当然,这一条其实也没啥,二十年后,这个年代建的厂子基本上也都淘汰了。

“未来真的能够出口?”陈实基问道。

周易点了点头:“领导,我们现在做加工出口,以后肯定要做自己的品牌和产品,那我们要出海扬帆,就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能力,只有立足我们自己的市场,才有机会生长。”

“其实现在包括港城那边,很多企业都想到内地来投资,看中的无非就是两个,一是我们这个市场,二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但是因为汇率的关系,价格优势其实不是很明显。”

周易说道:“外资企业做内销,虽然不能够赚取外汇,但外资企业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企业管理,同样可以实现初级产品的增值,并增加员

工的收入,缴纳税费,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虽然外资企业也赚取到了利润,但这个利润不一定会外流,而是会继续参与国内经济的内循环,虽然我们没有从外面赚外汇,但同样可以在内循环中将内地经济做大做强。”

“内循环?”陈实基看了周易一眼,对他的这个提法很感兴趣。

陈实基四十岁左右,他这个年纪,在这个时代的官场上,还算是少壮派,他也是这两年提出的干部年轻化而提升上来的,作为浦兴区的副区长,前途还很光明。

陈实基主管区里的经济和发展工作,不同于榆南镇的干部只知道一些农田指标,他对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只是此刻跟周易交易,也觉得眼前一亮。

“你们能保证赚到钱以后,不将资金抽离出去?”陈实基笑眯眯地问道。

周易马上点了点头:“当然,内地的投资机会很多,发展也会越来越快,港商只会增加投资,不可能撤资,这个可以写在投资协议里面。”

陈实基微微点头,他倒不是一定要周易在这方面做出承诺,而是周易自己提出来了,那多了这一条显然更

好。

他想了想,开口说道:“这几年,内地对外开放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开发程度也在不断扩大,从区域上看,从之前的特区,到十三个开放城市,到沿海全面开放,从产业来说,现在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