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天地疑秘(二)(1 / 2)
这是一次长谈,燃灯古佛以一个亲历者讲述了令满天神佛所畏惧的天地大劫。
禹王莫名的被天魔侵扰,导致从此转了心性,而在道教经典《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记载:“其魔有十,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阳魔,七曰阴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别的先不说,禹王所中天魔,为上天试炼道者所设立的魔障,在道藏中对魔有着详细的解说,大致上与老百姓所猜想的差不多,天魔由心而生,心志不坚亦或者外力种种,皆会遇到所谓的天魔侵蚀,此种也是天下间仙佛巫中所有人的天敌。
燃灯说他有一点也不理解,大禹治水以来,哪一样不是超乎常人,心智坚如磐石,又怎能会被天魔所侵扰?不过,说什么都晚了,巫族掠夺的天性,加上禹王的指示,天地起了一场大战,十六重天所有的百姓皆卷入其中。
巫与道决裂,禹王为了防止腹背受敌,在关键时刻关闭了九州鼎,至使一部分仙被困于凡间,另外一部分仙则远在十六重天以上,此时的禹王大肆灭道,甚至降下法旨令凡间铲除仙佛,屠杀百姓,令九州动荡。
而李远山口口声声说欠夏玲珑的事情,起初我以为仅仅是杀了禹王,而在听完了燃灯佛祖的话后,可以确定了一点,九州鼎封堵了仙凡之别后,是夏玲珑带着李远山回归天宫。
那么,很有可能是李远山欺骗了夏玲珑,关于他是如何暗杀禹王的详细过程,却在燃灯佛祖的口中一带而过。
不过,他提到了一件事儿,就是十六重天大战,禹王曾化为了一条金色妖龙,杀死仙人无数,一路凯歌,甚至杀到了三十二重天。只是后来被莫名暗杀,从那之后,李远山消失无影无踪,夏玲珑满世界的找他,也因为禹王的死是她带领李远山上界,令满天神将将她视为叛徒。
后来,仙界大门紧闭不出,与巫族隔绝在通天柱,而夏玲珑却在不久之后的昆仑山被抓,由应龙主持工作将她抓至斩仙台上受审。
于是,就有了双王城中的一幕,夏玲珑血染斩仙台,承受莫大的痛苦,在临死之际,李远山杀入南天门救人。通天教主最后关头出现,以诛仙四剑硬抗九鼎,拼着大神通打落一鼎,至使南天门大开,困在凡间仙人则杀入天宫,引起了一场天地浩劫。
我记得很清楚,最后双王城内的血月降临,妖兽横行,到处都在死人,凡间数以亿计的百姓死伤殆尽,怨念皆聚在九州鼎之内,后来的天火直冲云霄,火烧十六重天。
燃灯佛祖叹息道:“大禹本是天地奇才,如若不是天魔侵扰,必将成为昊天上帝,天灾劫祸越来越大,十六重天百姓被焚烧一空,太上老君在太清境大赤天下界,修复了被通天打落的九州鼎,抵御住了天灾,又在之后挡住了佛教入驻的机会,最终与阿弥陀佛定下千年之约。”
然而,巫族并没有完全灭亡,十六重天在最后的寂灭关头来了一个人,是他保留住了巫族的香火。
“谁?”
“人王伏羲。”
我一愣,夏玲珑走过黄河,就是打算找伏羲,难道说她此次西去昆仑山养胎,也与当前化为地狱的十六重天有关?
燃灯古佛说,人王伏羲见万千黎民正在饱受天火之苦,巫族遭受灭顶之灾,而大禹学习的水经便是伏羲所赠,所以,他与大禹也有师徒之情。
于是,伏羲在巫族灭绝之前,以无上神通,颠倒八卦逆乱阴阳五行,为了保证巫族血脉,将他们除去六道四生,令河图洛书和并,更改天机,因此改变了巫族的命运,使得所有的巫族成为晶中人,不属胎生,不属化生,而是地地道道的‘石生’。
但是,巫族的心里始终存有怨,伏羲只能做这么多,太上老君等众多仙人因为大劫受到了损伤,纷纷下界寻找洞府养伤,同样,三清合力,令天宫化为鸿蒙太初。至于燃灯古佛,他则将佛性化身归于十六重天,想要化解巫族怨念,心甘愿留在鸿蒙太初与巫族共同化为石生。
那次天地劫数导致十六重天崩溃,化为八热八寒地狱堕入凡间,禹王鼎却依旧在凡间存在着镇守九州,它却限制住了所有人的实力,假如强行破开,依靠三清的实力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然而,九州鼎却接连华夏龙脉,如果鼎碎一鼎,则九州灭一州。
燃灯古佛说,巫族传承不断,则禹王鼎不散,为了防止巫族再生,八热八寒分别由佛道两家共同镇压,并且,这十六处地狱,或隐或现,皆处在华夏祖脉之上。
记得封神中元始天尊曾对十二金仙说过一句话,大体意思是他们皆杀过人,犯了三千年杀劫,会有杀身之祸,此说法便与当年巫族之战有关。
可因阐教截教对于后来治理天下的理念不和,有了两教之争,于是,姜子牙领命,携带打神鞭,杏黄旗辅佐武王伐纣。
通天教主桀骜不驯,要与天争一争,两派之争打的昏天暗地,可不管怎么厉害,彼此双方都是压制在一个凡人的范畴,而这便是禹王鼎的功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