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四三章 徐寿(2 / 3)

加入书签

西不成比例。

于是董良说道:“因为他们觉得不值得,你走路的时候会在意路边草丛中的蚂蚁吗?”

“好吧。”傅善祥做出了1个苦笑无奈的表情。

后面的那些人已经坐好。伴随着1阵悠扬的铃铛声音,电车终于启动了。

这车子启动的时候让人感到1股明显的推力。

因为电机是在通电的瞬间发力。

跑起来之后,这电车的速度也就跟1个正常人小跑的速度差不多。

还不如马车快。唯1的好处就是噪音小,动起来之后就比较平稳。只有碰到了铁轨的连接处才会有1下轻微的颠簸。

这个时候莫永纲站在了电车的车头位置,像1个导游1般给众人介绍道:“诸位,我们现在乘坐的电车,由两台电机驱动,动力可以达到十马力。采用的是直流供电。电是由我们船厂区的发电厂发的。只要电通到哪里,铁轨铺到哪里,这电车就能走到哪里。这个电车干净、安静,非常适合在城市内部运营。以后要是在城池内部短距离出行就可以乘坐电车。我觉得它非常有发展前景,以后电机的功率提高了,兴许可以替代蒸汽机车。”

有人觉得这样的车子真是神奇,拖着1根辫子就能跑起来,还不像蒸汽机车那样冒黑烟。

也有人觉得这东西似乎没有什么力,速度也太慢了,还不如用马拉呢。

任何新东西的出现都会受到质疑。这是无法避免的。

“好了,咱们的第1站到了——马尾电机厂。”

电机是电力转化为动力的纽带。在电力运用方面是最重要的东西。

吱嘎1声,电车开进了电机厂然后才停了下来。

这里就是这辆电车的娘家。因此铁轨直接通到电车的生产车间。

不过它没有开进车间,而是在院子里面停了下来。

众人下车聚到了1起,他们都在等董良和莫永纲向那里走。

只见两人穿过了装配车间,来到了1间巨大的厂房内。

厂房的大门口还有十名守卫。

这些士兵可不是因为元首过来才临时过来守卫的。

他们原本就是这里的守卫。

因为这间巨大的车间是电力实验室。

众人走了进去,顿时感到眼前1亮。

墙壁上的灯非常古怪,用透明的玻璃罩罩起来。但是却没有留出风口。

这是……

“大家看到墙壁上的这些灯就是电灯。通电之后,玻璃罩里面的灯丝就会被瞬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因此散发出光芒。”

莫永纲非常熟悉现在的场景,他总是在合适的时候给出解释。

“老莫,咱们这灯,现在可以用多久?”

电灯的技术含量其实不高。

爱迪生失败了那么多次,是因为他不知道合适的材料。

但是董良是知道的,因此华族制造电灯泡少走了很多弯路。

“回元首,已经可以使用两百个时辰,距离我们的目标还有1定的距离。”

董良点了点头,除了灯丝的材料问题,玻璃罩的气密性也非常重要。

如何将玻璃罩中的空气尽可能的抽干净,确实是1个难题。

两百时辰,其实已经勉强可以用了。

“先在你们工厂区试用吧,你们自己造的东西自己用,有什么问题也好及时发现。”

这项发明1直都没有批准使用,莫永纲心里很着急。现在元首终于开口了,莫永纲也松了1口气。

就在这时,1个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出现在董良的视线中。

“元首,这位是徐寿徐先生。”莫永纲赶紧介绍道。

“徐先生是我们电力实验室的骨干研究员,理论基础很好,动手能力也非常强。”

“徐寿,可是徐雪村?”董良惊讶地问道。

这个时候那个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也是1脸惊讶地拱手道:“徐寿参见元首,在下确实字雪村,乃是江苏无锡北乡人。元首如何知道在下?”

董良自然是认识这位近代鲁班。

“你可是有1个朋友叫华蘅芳?他也在这里吗?”董良问道。

“回元首,华老弟在学堂任教。”徐寿心中惊讶,但是面上还是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他少年时期家贫,长辈希望他读书科举。

但是读8股文显然不能解决他家中贫困的现状,只会越读越穷。

后来徐寿1边做些生意,1边攻读经世致用之学。

第1次鸦片战争之后,很多洋人涌入了上海。

徐寿在向上海贩米的过程中接触到了1些洋人翻译过来的科技书籍,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些。

他原本动手能力就很强。无锡不仅仅是鱼米之乡,手工业也非常发达。

当地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