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一一章 文人的弱点(2 / 2)

加入书签

,见过世面,脑子很灵活。”

离开的时候,王素又详细地询问了1下刘永福的情况。

“司令,是不是要开打了,现在广西的战事基本上结束了,上面应该不会让咱们闲太久吧,这帮小子实在是太能吃了,属下觉得还是去安南好,去吃北圻的粮食。这些年那边闹得,上好的田都开始荒废……”

王素没有说什么。

底下的战士求战心切,这是好事情,但是护卫军是1个整体,正如他刚才所说的,8匹马必须要协同前进才行。

上海县城,董良在做着离开前的准备工作。

江北和苏湖地区现在连为1体,董良将这里划为江苏行省和上海特区。

这个地区北与淮安府接壤,南与杭州、嘉兴接壤。

因为刚刚经历了1场大战,加上部队的数量限制,董良暂时停止了进攻。

杨秀清的使者到了,又被董良毫不客气地赶了回去。

按照董良的话说,扬州是你们自己放弃的,扬州的守军想要回广西老家,我华族不予干涉,至于苏湖地区,那就跟太平军没啥关系了。

什么?你们外交使团的人少了,那关我们华族什么事情呢?

现在护卫军在西边与太平军在镇江接壤,长江水师的炮舰已经到镇江转了1圈了,钢铁炮舰给镇江的太平军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消息自然传到了杨秀清那里,杨秀清综合考虑之后,还是决定隐忍。

太平军在西边的仗打的不错,没必要节外生枝。

“元首,要不让属下去1趟浙江,属下觉得,浙江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和平收复。黄宗汉毕竟是咱们泉州登贤铺人,算是老乡,而且此人确实算是1个实干派的官员。若是能够收归我用,华族必将增加1员干吏。”上海豫园,董良临时下榻的居处,管晏站在董良的身边劝说道。

董良之前公开发表檄文,劝说黄宗汉投降。

这个黄宗汉竟然不知好歹,公开发文骂董良1伙人是海盗,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这让董良大为光火,此时正准备前往东番岛调兵来武力攻占浙江。在东蕃岛那里,华族还有1支生力军。

“你有把握吗,我看这个黄宗汉死硬死硬的,像是茅坑里的臭石头。”董良道。

管晏无奈地笑了笑:“元首,读书人大都是这个调调,嘴巴上硬,其实心里怕得要死,管某也是1个读书人,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

管晏是主张不要用兵的,华族最近占领的地盘基本上都是1枪1弹打下来的。但是用兵的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

靠着前期没收地主资产的积累,华族还能够勉强维持。时间长了,华族的军费必然会捉襟见肘。

董良在教育和工业建设方面的巨大投入将失去来源。

管晏想问题显然比较长远,他与周藤虎、赵烈文、唐启华并称华族4杰不是没有道理的。

董良甚至已经准备寻找接替管晏的侍从官,因为管晏的能力很强,留在董良的身边,显然是有些浪费了。

“准备从哪里下手?”董良道,他似乎有些松动了。

“黄宗汉的兄长。据属下了解,黄宗汉7岁时丧父,父亲死后,黄宗汉由其嫡长兄黄宗澄教养成长。黄宗汉自幼聪明又顽皮,黄宗澄对他管教特严,11岁遍读群经,能写文章,道光十5年,黄宗汉中进士,由此跻身仕途,1路晋升,顺风顺水。”

管晏显然是做了功课的。

“元首,自古忠孝两难全,要说动读书人投降,其实很简单,只要给他1个台阶下就好,属下让人查过了,这个黄宗澄就生活在咱们的治下。”

福建是1个文风鼎盛之地,着实是出了不少的官员。

管晏的话让董良想到,这些从闽省走出去的官员,似乎也算是1种资源。

毕竟华族士人的家族思想还是比较深的。

“那这件事情,就拜托给辅成了,只是东番,我还是要去的,很久没有回去,看看那里的建设情况,即使黄宗汉投降了,林岳还是要带兵过去驻守。接下来我们可能就要往西打了,有可能还要跟太平军动手,挡在我们面前的所有人都将是我们的敌人。”

管晏看着董良,发现元首似乎与以前不同了,以前的董良有些内敛,很少会说出豪言壮语。

所作出的决策也都比较谨慎,甚至有些猥琐。

随着华族实力的增长,董良的心态也在渐渐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