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五章 变化(2 / 3)
灯笼。
福州城内开辟了好几处新的市场给商贩们做生意。
就连很多街道的两侧都增设了摆摊的区域。
董良想让福州的百姓过上1个不1样的春节。
那些在工地上干活的人,平时拿到手的大都是购物券,在年前却发了1笔铜钱和银元。
银元还是那种船币,当1两使用,大家都比较熟悉。
铜币则去掉了中间的方孔,变成了造型精美的铜元,1面是1朵莲花,另1面是面额1角,意思就是当1角银子使用。
边上还有“华族银行发行”的字样。
另外还有1种方孔的小号铜钱,依然是当1文钱用。
1个银元等于十个铜元,1个铜元等于1百文钱。这是现在市面上的兑换比例。
这样做只是为了满足百姓不能性质的需要。
货币嘛,本来就是方便大家交易的。
大量货币涌入市场,加上商家准备的大量物资,顿时让市场变得活跃起来。
南门码头上,陈得利走下1艘公务交通船。
这是1种小号的飞剪船,但是又比火箭艇大多了。
这种船主要用来运送邮件和快递,隶属于邮驿局。
同时它们也承担公务交通的任务。
这种船上带有少量的自卫武器,它最大的武器其实是速度。
这种船上加装了两座锅炉,1台卧式蒸汽机,配合巨大的风帆,可以达到将近2十节的速度。
另外为了适应高航速,船体上使用了大量的钢材,船艏也包上了1层铁板。
华族控制的地盘上本来就是整个华夏主要的造船区,这里有大量的造船人才。
加上董良的重视,以及1些新技术的应用,华族的造船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
刚刚船还未到岸,陈得利就已经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他不是第1次到福州。当初华族还在琉球的时候,他就已经到福州开辟琉球馆了。
那时候的福州虽然也很繁华,但是码头上只有中式帆船杂乱地停靠着。
码头区,放眼过去,全都是各种窝棚。
在这个混乱的码头区,各种各样的犯罪活动,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
但是现在映入陈得利眼帘的是1片宽阔的码头区。
码头已经做了硬化处理,水泥栈桥通到了江中,两边的船只整齐地停靠着。
除了1些老式帆船之外,码头上多了许多蒸汽轮船。
华族有自己的船用蒸汽机工厂。
有了稳定的蒸汽机供应,就连普通的民用造船厂都可以生产蒸汽船。
1下子航运中的蒸汽船的数量大增。
有人甚至直接将原来的老式帆船改造成蒸汽船。
这种船在内河航运中非常有优势,尤其是在内河逆流而行的时候。原本需要纤夫拉纤,现在有了蒸汽机,加把火就过去了。
空旷的码头堆场后面是1排排整齐的仓库,最大最整齐的那1排仓库,属于码头公司的。
这个码头公司按道理也属于他们商务部下属的。
这些仓库通过对外出租获取利润。
在远处的仓库都是1些私人的产业。
仓库区的后面是1片工业区,这里已经有砖茶厂、缫丝厂、纱厂、纺织厂等轻工业,还有煤球厂、机器厂、铸造厂等重工业工厂。
陈得利经过马尾的时候,看到了那座巨型的工地。
那里就是马尾船厂。相对于马尾船厂,城南码头上的这些船厂都只是小打小闹。
工业区的西边就是居民区了,1排排的排房似乎是整齐地码放在那里。
这种双层的排房建造的速度很快。每户人家上下各两间房子,门口是1个占地只有几个平方的小院子,占地的空间很少。
房子交付的时候都是毛坯,这个时代有毛坯房已经不错了。
讲究1些的人会自己买木板,给卧室铺层地板,墙上用报纸糊上。
随便1些的人家,就这样住了。
大部分人家都会在院子里搭个小棚子,里面放个煤炉煮饭。
城市居住的百姓煮饭统1使用蜂窝煤,在各个街道的供销社就有销售。
煤球的价格是官府指导定价,算下来比买木柴要便宜多了。
这里居住的人大都是在码头区工作的外地人。
陈得利在码头上上了1辆商部的公务马车。
他这个商部的老大常年不在衙门里上差,这次正式调回来了,那些商部的手下有些紧张。
商部的规模很大,管理着华族那么多的产业。
要经手大量的银钱。是1个有油水的部门,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部门。
陈得利知道自己可能要换个地方了,在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