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目巫觋篇 第八章:向导米竹(1 / 2)
听我说要找向导,9相等人尽皆吃惊,果然在他们的意识中,向导1职我完全可以胜任的。
对此我也表示无奈,只得向他们解释当年自己离开时,还是个十多岁的半大孩子,就算记性再好,也不可能完全记得路怎么走;尤其附近不少寨子受环境影响,可能随时迁徙或发生变化,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听了解释,9相这才恍然。
还好他与那些手下们不同,涵养是有的,既没有生气,更没有抱怨,只是与贝肯耳语后,众人便先后上车准备出发了。
从宾塞镇出发想寻找丰汇寨子,按照儿时的记忆,我们需要先靠近金沙江才行。
据贝肯所说,再往前1百公里,我们就靠近川滇交界了,金沙江自会浮现于目力所及范围内,到时候找个有名的向导带路,应该不成问题。
队5中有不少懂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就连贝肯也略知12,让我以为自己身处在了民族大团结的队5里,别说,还真的挺怀念。
就这样跟着车队摇晃了许久,好不容易抵达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附近,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金沙江。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浩瀚的金沙江流向,由原来的东南向急转为东北向,形成奇特壮观的“u”型大弯道,成为长江流向的转折点,甚至还被赋予万里长江第1弯的美誉。
人在高处俯瞰金沙江,真好像1条浊绿色的长龙,蜿蜒消失在群山之中,难以窥探到头尾半点踪迹。
石鼓镇所在,是金沙江水势较缓的地带,也难怪当年红军会选择从这里渡江,却照样能感受到先烈们滔天的勇气和决心。
甚至让我不自觉地想到伟人的那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看到如此壮丽的美景,就连贝肯这样的老外,都忍不住下车,手扶胸口闭目躬身,敬畏大自然的威严。
而9相这种风烛残年的老者眼中,却幻出了1丝异样的神采,似乎没有半点暮年灯灭前的恐慌与不甘,反而全是激动难以抑制的模样,让我瞧在眼里感觉到了些许不解。
我们在石鼓镇修整了3天,其主要目的,是想找个熟知周遭风貌,各寨都能给些薄面的人物。
毕竟我们这队人人数众多,尽管9相找人制作假的证件,以地质考察为名目,依然担心会受到阻挠。尤其最近出了不少怪事,各个寨子都严防死守,不允许外人进入,见到我们更是会拒之千里之外的。
沿路再往北约2百多公里,就要进入丰汇寨子范围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
可想法不错,等真正找起来才知道有多难。
现如今经济搞活,不少有能力有人脉,熟知外界变化的人纷纷离开,赶往大城市去发展捞金了,剩下的多是墨守成规,或拖家带口的人们,虽然也能做向导,却在威望上差了许多。
想要他们任何1个带我们去丰汇寨子,恐怕也都不是易事。
此时9相才更能体会到金钱的无力感,即便他许诺了大价钱,但到头来回馈的,要么是欺世盗名之辈,要么能力有限者,但凡有自知之明的也不会出现在面前。
于是计划时间1再推迟,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晚了近1月有余,直到某天从1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嘴里,才终于得到了1丝希望。
原来往北约十几里地的1个小村,最近有个名叫米竹的中年人返乡探亲,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据说米竹这人虽然年轻,但阅历丰富,又因为早年间仅凭自己单薄的身体,扛起了1家的重担,每天需要徒步数十公里,往来于各村各寨之间寻找营生,因此被不少人熟知。
最重要的是米竹这人很善良,又健谈,身兼不少的手艺,只要有他在的地方,总会引来轰动,慢慢的,甚至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
不过在两年前,1位到此地看货的商人看中了米竹是个人才,竟抛洒重金将其请去做高级助理,并答应定时送钱回来,保证米竹家人衣食无忧。
就这样,米竹1走便是两年,从此各村寨就少了许多的话题,不少美貌的姑娘还时不时回想起帅气英朗的米竹,感慨和懊恼自己当时为什么不主动1些,也许就会留住那个狠心的人儿。
见话题越说越偏,我赶紧出声制止,随即询问老人,那位叫米竹的家具体该怎么走。
他回家探亲的时日有限,又加上现在是某位商人跟前的红人,如果我们行动稍慢与其失之交臂,大概这次行动就没机会了。
9相和贝肯应该也明白其中利害,在得到米竹住址后,马上聘请当地人带队,要以最快速度赶过去。
十几里的距离在城市或行车容易的地方不算什么,可在这里,在金沙江周边却没那么简单了。
汽车能带我们的距离也不过是半程,后半段除非有牛马代步,否则靠双脚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而我们现在最缺的,也正是时间。
没办法,最后我们听了向导的话,只派出几人骑马往米竹家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