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章 妈有人找你(1 / 2)

加入书签

前往林丰客运站的路上,陈才将打算租店铺的事情跟欧阳振鸿说。

欧阳振鸿一听是要开店做买卖,皱眉说道“不是,陈少,咱开店不就算个体户了吗?那算不算投机倒把,公家不是在打击投机倒把的吗?你看看街上摆摊的都没几人。”

琪琪有些奇怪的问“七哥,投机倒把那不是前几年的事吗?我奶平时,不也去菜市场卖菜,要是算投机倒把,她不早就被抓了?”

陈才怪异的看着欧阳振鸿“鸿哥,你这见识还不如琪琪啊,按理说你都23岁了,不应该啊。”

“1981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规定》,鼓励待业青年从事个体经营,到了1987年8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也就是说个体户是合法的。”

“至于你说的街上摆摊比较少的,都是对政策的不了解,以前刚开放个体户的时候有规定不超过7人。”

“有些人赚到钱了,就想拉着亲朋好友一起干,有些个体户甚至高达20多个人,已经形成垄断行为了。”

“那段时间公家就当投机倒把抓了一批,所以人们就误以为是公家出尔反尔,导致现在大多数人还是心有余悸,不过你放心,我们租门面办理营业照后是属于合法的。”

欧阳振鸿被一个小屁孩说得面红耳赤,也不怪他不知道,他长这么大都没来过县城几次。

这几年也一直在部队,家里也没人做生意,便没人去关注政策。

不像陈才,他爷爷每天都看报纸,看新闻,一直都有关注国家新政策。

还有他舅舅是供电局科员,有啥新鲜事情都讲给他们听,久而久之,便能耳熟能详。

琪琪则是一脸得意的说道“我七哥,懂得真多。”

陈才刮了她鼻子“还不是你爸爸跟我爷经常念叨,要不然我能知道?”

来到客运站外面,已经人满为患,地上的垃圾丢的到处都是。

客运站两边的门店,也只开了三两家,有卖包子的。

也有卖粉的,都是卖吃的,大家都不敢形成规模化,都怕被抓。

陈才三人朝对面的小卖部走过去,买了三根冰棒。

老板是一位60多岁的大爷,慈眉善目,一看就是个好说话的。

“大爷,跟你问点事呗。”

大爷以为是问路的,笑呵呵着回应道“小朋友,你想问啥。”

陈才指着欧阳振鸿说道“这我表哥,刚退伍回来,想找个店面,打算做点小买卖,不知道附近有没有门面出租的。”

大爷有些诧异的看着欧阳振鸿,按理说现在退伍兵都是有包分配工作的,很少有人做小买卖。

在老爷子的观念里,做生意风险太大,还不如抱着铁饭碗安逸。

不过这是别人的事,他也没多问,想了想,指着隔壁关着门的店面说道“这附近的店面基本上都是不出租的。”

陈才眼看也打听不出来,还是跟大爷道了声谢谢,转身就要走。

就传来大爷的声音“小朋友,你们往前面十字路口那方向走,卖包子的那家店,听说她们准备搬去省城,房子要卖掉,位置挺好的。”

“不过要价也比较高,好几个老板去看过,都没谈拢,你可以去问问看。”

陈才一听是要卖,心里一阵打鼓,路口卖包子的那家店铺,他是知道。

他在那买过包子,那一栋房子是双开间,相当于两个门面,一共5层楼。

占地面积大概100平,如果按照现在的房价400元一平算,少说都要20万,加上位置比较好,估计得还得往上加。

“大爷谢谢你啊,我们这就过去问问,祝你生意兴隆。”

陈才感谢一番大爷,仨人就朝路口走去,其实没多远,相隔不到50米。

来到包子铺门口,一个十八九岁的靓丽姑娘,扎着马尾辫,高挑的身姿应该有17米左右,身穿一套李宁的蓝色运动装。

一看就知道家境比较殷实,李宁在县城还没得卖,省城才有专卖店。

姑娘一点也不怯场,甜甜的笑着,以为陈才他们是来买包子的。

拿着袋子要准备装包子的架势“你们是要粉丝的,白菜的,还是馒头。”

陈才摆摆手,示意她不是来买包子的,然后指着刚才过来的方向。

“姐姐,我们不是来买包子的,是小卖部的大爷介绍过来的,说你们打算卖房子,我们是过来看房的。”

姑娘朝里屋大声喊着“妈,有人找你。”

“来了……”

里屋传来女人声音,话音刚落,就见到一个大概40岁左右的妇女。

风韵犹存,体态微胖,皮肤白皙,头发高高的盘在后脑上,一看就是生活条件很好,也很会保养。

一边拍着手上的面粉,一边往外面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