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章 时机(1 / 2)

加入书签

地方商业银行在全国兴起。

李厚银原本要在信用联社的基础上成立温春市商业银行,可还在等,信用联社主任郭子健却出事了,因涉嫌个人经济问题,需要协助调查,直接让省纪委带走了,同时被带走的还有联社资金营运部主任李景义。

此时的联社已归地方政府主管。

市政府召开专门工作会,李厚银要求信用联社保持稳定,注意舆情。在此期间,对外营业服务不受影响。

这个案件缘于省高速管理局高层系列案,省交运厅副厅长被抓后,供出了一位神秘中间人,在这位神秘中间人物被调查期间,牵出了郭子健。信用联社给省高速公路局贷款10个亿,用于修温春市到省城的高速公路,郭子健的亲属索要好处5000万元。高速管理部门同意,支付现金2000万元,其余用提供高速公路建材利润的形式支付。

郭子健出事对李厚银来说,不是坏事,相反,恰是他抓在手一个银行的机会。

李厚银早有意要成立温春市商业银行,可是要成立商业银行,不但要注入资金,原来的人事体制也要打破,这样会损及某些人利益。

市信用联社,其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工农中建各国有专业银行设立的城市信用社,后来整合到一起的。当时的联社定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地方经济搭桥铺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的城市信用社发展到了5000多家。然而,随着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城市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其劣势体现在:一是总体资产质量差,不良资产包袱重,缺乏权益性融资渠道。大多数都面临着资本不足、拨备覆盖率低,总体防范风险能力弱。二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薄弱。三是经营结构以及信贷资产状况不合理,中长期贷款比率大,贷款集中度高。四是市场定位不明晰,业务特色不突出,过分注重规模扩张,缺乏战略计划。业务发展与大银行存在“同质同构”现象,未能扬长避短,不能反映其特色。五是规模较小,服务范围局限,面向全国的较少,总体上资产负债规模、信用担保体系、网络覆盖范围、机构整体功能和服务手段明显不足。六是产品创新和开发能力、科技开发和应用能力、人才储备不足。

就地方金融建设,李厚银多次提出了市联社改制问题,可周北国,在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问题上,一直没表态。这个事,就一直在拖。

趁着出了案件这个时机,李厚银又提出成立温春市商业银行,他的提议得到许青云、言杰等大力支持。周代书记最后也同意了。

李厚银全面负责组建市商业银行。

市里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李厚银担当,筹办主任由财政局副局长袁世亮担任。组建的难点是要解决资本金问题,李厚银提出走股份制道路。市财政出部分,国有企业可以认股,个人或民营企业都可以入股。这样,既解决了财政资金紧张问题,又使资本金达到了60亿。钱春益等建材民营企业就认购30个亿。此后,资产充足率从472提升到158。

三和集团没有参与认购,这大出人们预料。

市财政局副局长袁世亮被任命为董事长兼行长,市人民银行也派人担当了常务副行长,监事长则由一名市审计局副局长担任。袁世亮,他曾是财政局的一个副处长,也是李厚银带的研究生,由李厚银一路提拔,成为副局长。李厚银原想让安国生去任行长,因他与现在的行长不合。

原来的信用联社,多半是工农中建国有银行的员工子女,大学生都很少,就是为了安排没考上大学的高中生,甚至还有初中生。李厚银新招了一批有大学学历的人。市商业银行领导几乎是大换班,凡是与郭子健案有关联的人,全部调整,从财政局去了一批干部,从温钢又去了一批,分掌了重要和关键部门。去的这些人很多人有中国金融大学的学历背景。

实际还有一小批与胡玉丽有关系的人,也进入了市商业银行。

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和企事业,也都有中国金融大学的学历背景。都是胡玉丽的同学,也不知他们从哪儿听说胡玉丽认识袁世亮,秘传她是袁的情人,都找她,不过还算管用。

这些日子,胡玉丽就是爽,晚上天天有人请,同学中再没有人瞧不起她了,她成了她们那个班的大姐大!

李厚银对组建市商业银行也是下了大功夫,亲自定下建立目标。就是要秉承“稳健经营、科学发展”的经营理念,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和建立资本约束机制为手段,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的市场定位,要为温春市基础设施改造、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揽子金融支持,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站式服务。

李厚银对这家银行寄予了很大希望。

未来的温春市商业银行还将实施积极稳妥的异地分支机构发展战略,争取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