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章 疯狂(1 / 2)

加入书签

韦良渔多次想见王开洋,都被秘书以领导开会拒绝了,于是他又打电话,到家里,王开洋接了一次。王开洋说:“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少联系,否则有人会说闲话的,你要认真接受调查,组织上会给你一个公正结论的。”

市里是有结论了,可对自己不利。韦良渔怎么能接受?而且这个结论实际就是王开洋的结论。王开洋是主管工业的副市长,这个结论出来之前,必定要经过他。这个韦良渔能不知道吗?让他最迷茫的就是为什么王开洋的筹码偏向了李厚银?分厂承包时,王开洋一脚把李厚银从一分厂踢开了,这回为什么变了?为什么不趁势把责任往李厚银身上一推,让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韦良渔想得头都大了!

省安全事故调查组,进驻了一分厂,进行了为期二天调查后,与温春市政府、总厂领导进行碰头会。

王开洋代表市政府亲自主持会议,当然李厚银、韦良渔都在内。

省安全事故调查组也没得出最终的结论,不过就生产设备进口时,是不是新设备提出了质疑。并且说接受调查的,85以上的人是这个观点。这直接指向负责进口生产设备的人,也就是王开洋和李厚银。

这虽不是最终结论,但引导舆论导向。王开洋以为:这就是孙维龙后面操纵的,是冲着自己来的。他猜对了。孙维龙公干中,也贩起了私货!

孙维龙深知:去掉李厚银对王开洋打击更大。想整王开洋,难!这家伙老江湖了,不容易找出他的破绽。李厚银毕竟刚出道,整他容易,把他整垮了,王开洋就没了支柱。王,他就是一个工人出身,玩心机行,可搞企业改革离开了李厚银就不行了。

李厚银有点冤。

事故若源于二手设备,李厚银就是厂长助理,四千万的设备,他能做得主吗?这里的道道,作为冶炼总厂原厂长的孙维龙他心知肚明。

砍掉王开洋一只臂膀,也是对王开洋重大打击。

王开洋和孙维龙并列坐在主席的位置上,王用余光扫了一下孙维龙,只见孙维龙微笑着。他心中有点茫然,他笑什么?是在笑自己吗?这老小子究竟知道多少?孙维龙也感觉到了王开洋扫视了自己一下,就这一下,他知道王开洋有点心虚了。

王开洋确实有点心虚了!

他是会议主持人,他不便参加辩论,而且为了表明自己与温钢没什么关系,他也不能参加辩论,但是如果确定了设备进厂就有问题,就为事故原因定下了基调。按着这个基调调查下去,自己就被动了。关键时李厚银也会把自己供出来的。

可是凭着对李厚银的了解,这个有“小算盘”之称的李厚银,定有防范自己的手段。宋可馨上吊留下东西了,就在李厚银手里,再说了,改账的事,也会留下痕迹,这都是不利自己的证据。不能激怒他,上次让他去二分厂,这小孒就撂挑子了.那是向他示威,他们的关系只能是互相利用,并且还有一个底线,底线就是不能同归于尽。

再者说来王开法做事向来不周密,进口设备的事要是追根究底,或可能查出问题来,王开洋这时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无助。

他向下扫去,韦良渔,面红耳赤,屁股底下像有块热铁,坐也坐不住,平常看他挺可爱,今天看上去让他心烦。

可李厚银看去,像什么事都没有一样,好像刚才的矛头首当其冲的不是他。

其实李厚银可不是傻坐那儿,孙维龙一来,他就知道,王孙之间定会有一场好戏。刚才王孙两个人眼光移来移去的,他就明白了,而且他更明白,这次心理较量中,王开洋处于下风。

会场上静了几分钟没人说话,孙维龙觉得自己稳操胜券了,就侧着身向身边的王开洋说。“王市长,看来没人反对这个结论。下一步可就设备本身的问题开展检查,有一种金属探测设备,能测出机器的完好情况,包括内部损伤和外部磨损,最后确定进口时是不是新机器。”王开洋“噢”了一声,那声音中已没有了原来的洪亮、自信,却充满着沉重、无奈。

“我可以讲一讲吗?”就在王开洋要宣布散会时,李厚银发言了。“当然可以,当然可以。”王开洋就像抓住了最后一棵稻草。“你是总厂主管生产的厂长,最有发言权。”

“我请问,说事故出于设备本身,有证据证明设备进厂时就是旧的吗,85接受调查的人,同意这个结论。其中1的人能拿出证据吗?没有一个人能拿出证据,却做出85的结论。我看这种调查方法本身要出事故!”说到这儿,李厚银停了下来,并巡视一圈,虽见到韦良渔气哼哼的,孙维龙眼瞪着,可都无话可说。沉默告诉人们,李厚银把局面搬回来了。

“拿不出证据,就不能妄加推论,这会冤枉好人的,同样要死人的。”李厚银把要死人的说得很重。再看孙维龙很尴尬,他没笑容了,可王开洋这会儿一脸微笑。

李厚银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而是拿出一张表来。“我这儿有一分厂生产数据,大家可以看看。这套设备自进入我们厂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