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当汉奸仗势欺祖遭暗算有家难回(1 / 2)
良民村位于莲花泊北岸,地势较低,是一个容易积水的地方。从村子的名字来看,可以想象到这里的村民应该都是善良、正直的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使在这样的村庄里,也会有心怀叵测的人存在。在&34;文化某某时期&34;刚开始的时候,良民村的村民们聚集在李风合的老房子里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由孟士曾主持,他向大家传达了上级的指示和精神。会议上,大家讨论热烈,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所谓的&34;文化某某时期&34;,实际上就是第二次&34;土地改革&34;。
在会上第一个发言的是郎占山。郎占山的祖父是个贫农,虽然到了郎占山这一代,家里已经不再贫穷,但他们家有一块由“皇帝”所赐的“世袭罔替”的招牌,所以郎占山依然被视为贫农。他说:“明天就把王有余轰出去”!
主持人问:“轰哪去”?
郎占山回答道:“他不是马家桥的人吗,那就轰回马家桥去”!
主持人又问:“马家桥不收怎么办”?
郎占山不耐烦地说:“先轰出去再说”。
这时,张大牙等人也纷纷附和,表示支持郎占山的意见,并异口同声地说道:“把王有余轰出庄去!先轰出去再说”。
在那个贫农就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会议最终决定将王有余赶出村庄。这个决定就这样确定了下来,成为了一项决议。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郎占山就带领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王有余的家门口。这些人有的拿着棍棒,有的提着菜刀,气势汹汹。他们迅速冲进院子,将王有余一家老小吓得不轻。
郎占山一声令下,手下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他们把王有余家里养的猪和羊全部拉到院子里,当场宰杀,然后生火煮肉。接着,他们又闯进屋里,翻箱倒柜,把王家的财物洗劫一空。最后,他们把王有余一家六口全部赶出了家门,并且告诉他们:“你们不是良民村的人,给我滚回马家桥去!”
王有余一家人惊恐万分,不知所措。他们知道自己无法与这群人抗衡,只能听从他们的安排,带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良民村。一路上,他们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委屈和无助。
当他们到达马家桥时,发现这里同样住着一些贫下中农,他们也是革命者。然而,这些马家桥的贫下中农并不认可良民村的做法,他们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党的政策。于是,他们拒绝接收王有余一家,让他们继续流浪。
王有余一家人陷入了绝境,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生存下去。他们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绝望,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马有余一家六口,回到马家桥,马家桥不收,又回到良民村,良民村不留。因为王有余是富农,在那时,富农二字,逆着风都能闻到臭味儿,所以,谁也不敢收留。
王有余一家六口,不仅没有栖身之处,还无吃食,为了活命,白天他们去讨饭,晚上就集结在良民村和三门村交界的五道庙前去过夜。
良民村有多户富农,郎占山为啥单把王有余轰出村呢?那就是张大牙捣的鬼。原来,良民村有个名叫张桓的土财主,张桓生有二子,长子张有文,次子张有武,张桓死后,张有文兄弟二人析居而过,各分得土地60多亩和相等的房产。
张有文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嫁给马家桥的富农王有余为妻,绝户老两口,以出租土地为生。
张有武生有五子,长子张胖之读过几年私塾,说起来也是耕读人家出身,按理他应该是个好人,然其品质却十分恶劣,凭借他舅父闫振同(大坏蛋,土改时被乱棍打死)的势力,给日本鬼子当警长,成了一个铁杆儿汉奸,他头顶大盖帽,脚穿大皮靴,腰间挎着日本鬼子的大战刀,当时是十分得意。与此同时,张胖之又过继给张有文,成了张有文家产的继承人。就因为他伯父没有子嗣、就因为他是张有武的长子这两个原因,就垂手得了60多亩土地和相当的房产,他喜不自胜,每天都吃香的、喝辣的,小酒壶长期捏着,他的妻室和三儿两女,像一群饿狼抢吃抢喝,而张有文老两口子,一个坐在炕上,一个站在地上,干瞅着,一口好东西也吃不到。老两口平时省吃俭用,日子过的清静平淡,张胖之一家的到来全变了,他们的平静生活被打乱,他们的家产被这个过继子霸占,他们心里不平,他们后悔过继这样一个儿子,如此下去,不出两年,全部家产将被挥霍一空,到那时,不要说养老,就是死,都无葬身之地,老两口承受不了这种现实,想来想去,决定终止过继关系。张胖之是什么人? 他是汉奸, 是唯利是图的小人,吃到嘴的肥肉 ,焉有再吐出之理, 他执意不从,为此, 伯侄双方发生争执, 后来经人说和,张胖之在其舅父闫振同的帮衬下, 从其伯父张有文手中夺去了半个家业, 计30亩土地和三间正房, 过继一事才算终止。
张有文过继养老的计划,没能实现,还白白的被夺去半个家业,不免有些伤感,但是,他们也庆幸,庆幸他们终于把这群狼羔子赶出去了。
对
↑返回顶部↑